岩溶隧道围岩动态分级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叙大铁路岩溶隧道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工程概况与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国内围岩分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围岩分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围岩分级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28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地层岩性 | 第16-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8-23页 |
·褶皱构造 | 第20-21页 |
·断层构造 | 第21-22页 |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动参数 | 第22-2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岩溶发育概况 | 第24-28页 |
·铁路沿线岩溶发育特征 | 第24-25页 |
·岩溶发育段的地质特征 | 第25-27页 |
·岩溶不良地质现象的主要形式 | 第27-28页 |
第3章 常用分级方法及适用性评价 | 第28-41页 |
·围岩定性分级方法研究 | 第28-31页 |
·围岩定量分级方法研究 | 第31-36页 |
·Q 系统分级法 | 第32-35页 |
·国标 BQ 分级法 | 第35-36页 |
·围岩分级方法在碳酸岩地区应用研究 | 第36-41页 |
·Q 法分级结果 | 第36-38页 |
·BQ 法分级结果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碳酸岩地区围岩分级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第4章 岩溶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 第41-60页 |
·岩溶围岩分级指标体系 | 第41-47页 |
·分级指标的选取 | 第41-42页 |
·分级指标的获取 | 第42-47页 |
·岩溶围岩分级方法的建立 | 第47-48页 |
·基本思路 | 第47页 |
·分级模型 | 第47-48页 |
·基于层次分析的岩溶影响修正系数 | 第48-60页 |
·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第48-50页 |
·岩溶影响修正系数的指标体系 | 第50-52页 |
·影响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52-58页 |
·岩溶影响修正系数的评价 | 第58-60页 |
第5章 岩溶围岩动态分级及其工程应用 | 第60-73页 |
·岩溶围岩动态分级 | 第60-61页 |
·岩溶围岩动态分级方法在仙人洞隧道中的应用 | 第61-73页 |
·仙人洞隧道岩溶发育特点 | 第61-63页 |
·基于超前地质预报的初步分级预测 | 第63-70页 |
·基于[BQ]K法的定量分级 | 第70-71页 |
·动态分级结果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