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1. 绪论 | 第18-25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5-32页 |
·政治联系与信息披露质量 | 第25-27页 |
·国家层面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6页 |
·公司层面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 第26-27页 |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 | 第27-32页 |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 第28-29页 |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 | 第29-30页 |
·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 | 第30-32页 |
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2-39页 |
·政治联系相关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基于寻租理论的政治联系作用机理述评 | 第32-33页 |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政治联系作用机理述评 | 第33-34页 |
·审计委员会研究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34-37页 |
·委托代理理论指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作用机理述评 | 第34-36页 |
·公司治理理论指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作用机理述评 | 第36-37页 |
·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信息披露质量作用机理述评 | 第37页 |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信息披露质量作用机理述评 | 第37-39页 |
4. 政治联系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 第39-40页 |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变量描述 | 第41-4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政治联系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 第48-56页 |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 第48页 |
·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48-51页 |
·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变量描述 | 第49-5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实证分析 | 第51-55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政治联系、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分析 | 第56-63页 |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 第56-5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实证分析 | 第58-62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7. 研究结论、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63-72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建议 | 第64-69页 |
·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规避政治联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 | 第65-69页 |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