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座椅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仿真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汽车驾驶座椅介绍 | 第11-15页 |
·汽车驾驶座椅的结构 | 第11-13页 |
·汽车驾驶座椅的功能 | 第13页 |
·汽车驾驶座椅的性能 | 第13-15页 |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5-17页 |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流程 | 第17-19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本课题的内容 | 第19页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汽车驾驶座椅骨架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21-37页 |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评价因素 | 第21-24页 |
·市场需求对驾驶座椅设计的影响 | 第21-22页 |
·驾驶环境对驾驶座椅设计的影响 | 第22页 |
·车型对驾驶座椅设计的影响 | 第22-23页 |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的评价因素 | 第23-24页 |
·新型电动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装置结构设计 | 第24-31页 |
·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装置概述 | 第24-25页 |
·汽车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装置设计要求 | 第25-26页 |
·新型电动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装置方案设计 | 第26-28页 |
·新型电动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装置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28-31页 |
·驾驶座椅骨架整体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31-35页 |
·驾驶座椅骨架整体结构设计要求 | 第31-34页 |
·驾驶座椅骨架整体结构建模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汽车驾驶座椅静强度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49页 |
·有限元理论简介 | 第37页 |
·HYPERMESH简介 | 第37-38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原则和步骤 | 第38-39页 |
·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39-41页 |
·几何模型的离散化 | 第41-44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1页 |
·网格划分 | 第41-44页 |
·连接关系的简化和模拟 | 第44-45页 |
·焊接方式的模拟和简化 | 第44-45页 |
·螺栓连接和销连接的模拟和简化 | 第45页 |
·材料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定义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4章 汽车驾驶座椅静强度仿真分析 | 第49-61页 |
·座椅总成静强度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座椅总成静强度法规 | 第49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9-51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座椅靠背静强度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座椅靠背静强度法规 | 第52-53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3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座椅头枕静强度仿真分析 | 第55-58页 |
·座椅头枕静强度法规 | 第55-56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6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座椅头枕后移量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座椅头枕后移量法规 | 第58-59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9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汽车驾驶座椅头枕吸能性仿真分析 | 第61-69页 |
·LS-DYNA简介 | 第61-62页 |
·座椅头枕吸能性的法规 | 第62页 |
·头枕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离散化 | 第62-63页 |
·焊接关系的模拟 | 第63页 |
·材料特性的定义 | 第63-64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4页 |
·头枕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 第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