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枸杞种质资源及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种质资源 | 第12-13页 |
| ·枸杞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枸杞主要农艺性状及内在品质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试验区的选择及研究品种确定 | 第15-16页 |
| ·枸杞果实外观性状数据信息采集方法 | 第16页 |
| ·枸杞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鲜果的采摘 | 第17-18页 |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外观性状研究 | 第18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主要活性成分测定及其差异性研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外观性状研究 | 第19-32页 |
| ·试验区概况 | 第19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百粒重的研究结果 | 第19-23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1 号百粒重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5 号百粒重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蒙杞 1 号百粒重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新优系 0207 百粒重的影响 | 第22-23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百粒长的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1 号百粒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5 号百粒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蒙杞 1 号百粒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 1--新优系 0207 百粒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百粒宽的研究结果 | 第27-31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1 号百粒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5 号百粒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蒙杞 1 号百粒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新优系 0207 百粒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不同采摘期枸杞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其差异性 | 第32-42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多糖成分测定及其差异性研究 | 第32-37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1 号多糖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5 号多糖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蒙杞 1 号多糖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新优系新优系 0207 多糖的影响 | 第35-37页 |
| ·不同采摘期柴达木枸杞黄酮成分测定及其差异性研究 | 第37-41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1 号黄酮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宁杞 5 号黄酮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柴达木枸杞蒙杞 1 号黄酮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新优系 0207 黄酮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外观形状和活性成分含量影响 | 第42-48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果实外观性状影响 | 第42-45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果实百粒重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果实百粒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果实百粒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鲜果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鲜果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鲜果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干果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干果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品种对柴达木枸杞干果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 ·主要结果 | 第48页 |
| ·本研究特色 | 第48页 |
|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