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 ·青海草地早熟禾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野生分布及种群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 ·生物-生态性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的研究 | 第15-16页 |
| ·青海草地早熟禾坪用价值的研究 | 第16-17页 |
| ·植物群落的演替与稳定性 | 第17-22页 |
| ·群落稳定性的概念 | 第17-18页 |
| ·演替阶段群落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 ·植物群落多样性、复杂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 ·群落内部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方面的研究 | 第20-22页 |
| ·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 ·自然概况 | 第24页 |
| ·样地选择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群落结构特征调查 | 第25页 |
|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植物量动态 | 第25-26页 |
|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测定 | 第26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 第28-39页 |
| ·不同处理群落特征的变化 | 第28-31页 |
| ·不同处理群落多样性特征 | 第28-29页 |
| ·不同处理群落结构特征 | 第29-31页 |
| ·群落植物量的变化 | 第31-35页 |
| ·群落地上总植物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 ·不同处理植物经济类群地上植物量变化 | 第32-33页 |
| ·不同处理植物群落地下植物量变化 | 第33-34页 |
| ·地上植物量与地下植物量的关系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不同处理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 | 第35-36页 |
|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对演替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 第39-49页 |
| ·不同处理土壤物理性状研究 | 第39-42页 |
| ·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 | 第39-40页 |
| ·不同处理土壤容重变化 | 第40-41页 |
| ·不同处理土壤坚实度变化 | 第41-42页 |
| ·不同处理土壤 PH 值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42-45页 |
| ·不同处理土壤 PH 值变化 | 第42-43页 |
| ·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变化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不同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 ·不同处理土壤的化学性质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 ·土壤因子与演替的关系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种子性状研究 | 第49-54页 |
| ·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 | 第49-50页 |
| ·种子发芽特性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