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兰科植物无菌播种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培养基种类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8页 |
·暗培养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8-9页 |
·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9页 |
·不同植物激素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不同有机添加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兰科植物菌根的一般特征 | 第10-12页 |
·兰科植物菌根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兰科菌根真菌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效应研究 | 第15-16页 |
·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效应研究 | 第15页 |
·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 第16-17页 |
2 两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 | 第17-27页 |
·材料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19页 |
·春兰的组织培养 | 第17-19页 |
·春兰无菌播种及萌发过程观察 | 第17页 |
·根状茎的增殖分化 | 第17-18页 |
·春兰组培苗的生根壮苗 | 第18-19页 |
·铁皮石斛的生根壮苗 | 第19页 |
·结果分析 | 第19-25页 |
·春兰的组织培养 | 第19-24页 |
·不同暗处理时间与化学试剂预处理对春兰初始萌发时间影响 | 第19-20页 |
·不同暗处理时间和化学试剂预处理对春兰萌发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春兰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特征 | 第21-22页 |
·不同 6-BA 与 NAA 浓度组合对春兰根状茎增殖分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 IBA 与 NAA 浓度组合对春兰试管苗生根壮苗的培养 | 第23-24页 |
·不同有机添加物对铁皮石斛生根壮苗的影响 | 第24-2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5-27页 |
3 铁皮石斛与菌根真菌的共培养 | 第27-38页 |
·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共生培养基的筛选 | 第27-28页 |
·铁皮石斛与菌根真菌的共培养及生物量的测定 | 第28页 |
·接菌苗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菌根真菌的重分离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共生培养基的筛选 | 第30页 |
·铁皮石斛与菌根真菌共生培养 | 第30-35页 |
·不同菌株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共培养状况 | 第30-32页 |
·不同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鲜重、干重、鲜重增长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根、侧芽分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接种不同菌种共生组培苗的重分离 | 第35页 |
·不同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4.不同真菌对春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38-41页 |
·材料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不同真菌对春兰组培苗鲜重增长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真菌对春兰分蘖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真菌对春兰组培苗根分化的影响 | 第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5 铁皮石斛和春兰菌根显微结构观察 | 第41-49页 |
·材料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铁皮石斛菌根石蜡切片的制备 | 第41-42页 |
·铁皮石斛组培苗菌根徒手切片的制备 | 第42页 |
·春兰菌根石蜡切片制作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铁皮石斛菌根结构观察 | 第42-45页 |
·铁皮石斛菌根结构观察 | 第42-43页 |
·铁皮石斛菌根真菌侵染时间及其侵染方式 | 第43-45页 |
·春兰菌根结构观察 | 第45-47页 |
·春兰根显微结构观察 | 第45-46页 |
·春兰菌根结构显微观察 | 第46-4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6 总结 | 第49-51页 |
附图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