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场外交易市场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 | 第11-15页 |
一、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起源 | 第11-12页 |
二、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 | 第12-13页 |
三、美国的场外柜台交易系统 | 第13页 |
四、美国的粉红单市场 | 第13-14页 |
五、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转板和退市制度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完善 | 第15-18页 |
一、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现状 | 第15页 |
二、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 | 第15-17页 |
三、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完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新三板的渊源、定位、作用及影响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新三板的历史渊源 | 第18-21页 |
一、“两网”的兴衰 | 第18-19页 |
二、“三板”的诞生 | 第19-20页 |
三、“三板”第一次扩容产生“新三板”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新三板的定位 | 第21-27页 |
一、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21-23页 |
二、新三板与其他场外交易市场比较分析 | 第23-26页 |
三、新三板的定位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新三板的作用和影响 | 第27-28页 |
一、对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作用和影响 | 第27页 |
二、对高新技术园区内企业的作用和影响 | 第27-28页 |
三、对投资者的作用和影响 | 第28页 |
第三章 做市商制度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做市商制度的内涵、特征 | 第28-29页 |
一、做市商制度的内涵 | 第28-29页 |
二、做市商制度的特征 | 第29页 |
第二节 做市商制度的国际化沿革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在新三板实行做市商制度的可行性 | 第31页 |
一、我国券商实力在增强 | 第31页 |
二、我国证券交易硬件基础很坚实 | 第31页 |
第四节 在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要求 | 第31-33页 |
一、做市商的功能定位 | 第31-32页 |
二、做市商的资格要求 | 第32页 |
三、做市商报价规则的制订 | 第32-33页 |
四、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33页 |
第四章 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3-38页 |
第一节 信息披露制度 | 第33-36页 |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涵义 | 第33-34页 |
二、做市商制度中的信息披露 | 第34-35页 |
三、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36-38页 |
一、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也必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 第36-37页 |
二、新三板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 | 第37页 |
三、扩容后的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新三板扩容后的转板制度和退市制度 | 第38-45页 |
第一节 转板制度 | 第38-44页 |
一、三板市场转板制度现状 | 第38-41页 |
二、建设转板制度的意义 | 第41-43页 |
三、新三板扩容后转板制度设计的原则 | 第43页 |
四、新三板转场内交易市场条件的设定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退市制度 | 第44-45页 |
一、建立退市制度的必要性 | 第44页 |
二、退市制度的原则 | 第44页 |
三、退市标准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