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概述 | 第11-15页 |
(一) 民事调解制度的源起与发展 | 第11-12页 |
1. 我国古代的调解 | 第11页 |
2.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调解 | 第11-12页 |
3. 建国以后的调解制度 | 第12页 |
(二)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3页 |
(三)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功能 | 第13-15页 |
1. 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并符合息诉的传统理念 | 第13-14页 |
2. 提高了司法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 第14页 |
3. 有效避免诉讼解决纠纷出现的执行难问题 | 第14-15页 |
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域外研究 | 第15-19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类似制度 | 第15-16页 |
1. 英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 第15页 |
2. 美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 第15-16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 第16-19页 |
1. 法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 第16-17页 |
2. 德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 第17-18页 |
3.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 第18-19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现实考量 | 第19-24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第19-21页 |
1. 我国关于民事诉讼调解的立法 | 第19-20页 |
2.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法院的实践 | 第20-21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1.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1-22页 |
2.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四、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24-29页 |
(一) 实行"调审分离"模式,建立健全庭前调解制度 | 第24-25页 |
(二) 重塑调解形象,构建落实调解原则 | 第25-26页 |
1. 进一步强化自愿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平等权利 | 第25页 |
2. 明确界定合法原则,取消"事实清楚,分清是非" | 第25页 |
3. 在公平的前提下合理渗透"效率"原则 | 第25-26页 |
(三) 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实施程序改革 | 第26-27页 |
1. 调解采用不公开形式,充分保护当事人利益 | 第26页 |
2. 细化调解程序的启动,真正实现自愿公平 | 第26-27页 |
3. 引入证据开示制度,保证调解顺利进行 | 第27页 |
4. 明确调解协议的效力,增强调解的稳定性 | 第27页 |
(四) 提高法官调解能力,开创调解新模式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