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 | 第11-21页 |
2.1 会计报表审计 | 第11-15页 |
2.1.1 会计报表审计产生的动因 | 第11-12页 |
2.1.2 会计报表审计目标 | 第12-15页 |
2.2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 | 第15-21页 |
2.2.1 审计风险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2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16-18页 |
2.2.3 审计风险的特点 | 第18页 |
2.2.4 审计风险的分类 | 第18-21页 |
第三章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分析 | 第21-39页 |
3.1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3.1.1 审计风险模型 | 第21页 |
3.1.2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3.2 总审计风险分析 | 第22-25页 |
3.2.1 总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3.2.2 总审计风险的评估 | 第24-25页 |
3.3 固有风险分析 | 第25-27页 |
3.3.1 固有风险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3.3.2 固有风险的评估 | 第26-27页 |
3.4 控制风险分析 | 第27-31页 |
3.4.1 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3.4.2 控制风险的评估 | 第28-31页 |
3.5 其它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分析 | 第31-34页 |
3.5.1 检查风险分析 | 第31-33页 |
3.5.2 营业风险的分析 | 第33页 |
3.5.3 报告风险的分析 | 第33页 |
3.5.4 法律风险的分析 | 第33-34页 |
3.6 案例分析:以乐山电力为例 | 第34-39页 |
3.6.1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总审计风险 | 第34-36页 |
3.6.2 用风险因素分析法评估固有风险 | 第36-37页 |
3.6.3 用内部控制评价法评估控制风险 | 第37页 |
3.6.4 评估检查风险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博弈分析 | 第39-55页 |
4.1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博弈 | 第39-48页 |
4.1.1 无贿赂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39-42页 |
4.1.2 有贿赂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42-48页 |
4.2 注册会计师与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 | 第48-53页 |
4.2.1 无贿赂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48-51页 |
4.2.2 贿赂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51-53页 |
4.3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博弈分析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 第55-66页 |
5.1 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理念 | 第55页 |
5.2 加强队伍建设 | 第55-56页 |
5.3 建立科学的利益约束机制 | 第56-57页 |
5.4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 第57-62页 |
5.5 重视符合性测试工作 | 第62页 |
5.6 建立和使用“风险控制点” | 第62-63页 |
5.7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