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论文正文 Forsus 前导下颌后正畸矫治力系的初步仿真分析 | 第13-72页 |
前言 | 第13-21页 |
第一部分 计及粘弹塑性的“Forsus-牙列-颌骨-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38页 |
1. 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维重建技术简介 | 第22-24页 |
2. 粘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24-26页 |
3. 计及粘弹塑性的“Forsus-牙列-颌骨-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 Forsus 作用下颌骨矫形治疗的仿真分析 | 第38-72页 |
第一节 Forsus 作用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时效变形行为 | 第38-44页 |
1. 载荷条件 | 第38-39页 |
2. 计算 | 第39页 |
3. 后处理分析 | 第39-4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42页 |
6. 结论 | 第42-44页 |
第二节 Forsus 不同垂直分力对颌骨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 第44-51页 |
1. 载荷条件 | 第44-45页 |
2. 计算 | 第45页 |
3. 后处理分析 | 第45-4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5. 讨论 | 第48-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不同Forsus 加载角度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位移分析 | 第51-58页 |
1. 载荷条件 | 第52-53页 |
2. 计算 | 第53页 |
3. 后处理分析 | 第5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 讨论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节 不同牙合重建工况下髁突应力的分布变化 | 第58-66页 |
1. 载荷条件 | 第58-60页 |
2. 计算 | 第60页 |
3. 后处理分析 | 第6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5. 讨论 | 第63-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第五节 Forsus 推上颌第一磨牙向后的应力分布 | 第66-72页 |
1. 载荷条件 | 第66-67页 |
2. 计算 | 第6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4. 讨论 | 第69-71页 |
5. 结论 | 第71-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图 | 第80-88页 |
文献综述 | 第88-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