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导论 | 第7-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写作思路及研究价值 | 第7-11页 |
1、研究现状 | 第7-9页 |
2、研究思路和研究价值 | 第9-11页 |
(三) 作曲家创作简述及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过程 | 第11-15页 |
二、独奏声部结构 | 第15-25页 |
(一) 非“旋律性”的横向展开 | 第15-16页 |
(二) 旋律的半音化 | 第16-21页 |
1、一般意义上的半音化 | 第16-17页 |
2、自然音调性下的半音化 | 第17-21页 |
(三) 分明的棱角及尖锐的线条 | 第21-22页 |
(四) 旋律的隐伏 | 第22-23页 |
(五) 托卡塔性 | 第23-24页 |
(六) “非旋律”化的旋律 | 第24-25页 |
三、和声结构 | 第25-46页 |
(一) 纵向结构 | 第25-39页 |
1、三度叠置的和弦 | 第25-28页 |
2、非三度叠置结构和弦 | 第28-31页 |
3、和弦的特殊用法 | 第31-39页 |
(二) 横向结构 | 第39-46页 |
1、功能性进行及功能性进行的展延 | 第39-42页 |
2、非功能进行 | 第42-46页 |
四、调性结构 | 第46-56页 |
(一) 用自然音调性语言表达半音调性形态 | 第47-48页 |
(二) 泛调性 | 第48-50页 |
(三) 无调性 | 第50-51页 |
(四) 调性呈示特点 | 第51-55页 |
1、传统功能呈示法 | 第51-52页 |
2、利用持续音(型)标明调性 | 第52页 |
3、半音旋律线条导出调性或半音进行引出调性 | 第52-53页 |
4、用自然音旋律标示调性 | 第53-54页 |
5、主要调性或主音呈示在乐曲主要结构位置 | 第54-55页 |
(五) 调性布局 | 第55-56页 |
五、曲式结构及音乐语言陈述结构 | 第56-75页 |
(一) 曲式结构 | 第56-71页 |
1、第一乐章 | 第58-62页 |
2、第二乐章 | 第62-65页 |
3、第三乐章 | 第65-68页 |
4、套曲结构特点 | 第68-71页 |
(二) 音乐语言陈述结构及原则 | 第71-75页 |
六、节拍 节奏结构 | 第75-79页 |
七、织体结构 | 第79-82页 |
结束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