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19 世纪的俄罗斯与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和创作 | 第12-24页 |
第一节 19 世纪的俄罗斯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和创作 | 第15-24页 |
一、青少年时期(1839~1856) | 第15-17页 |
二、创作早期(1856~1864) | 第17-20页 |
三、创作中期(1865~1873) | 第20-22页 |
四、创作后期(1874~1881)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死之歌舞》的创作过程与情感内涵和艺术倾向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创作背景与过程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作品所涉及的情感内涵及艺术倾向 | 第26-36页 |
一、死亡情结 | 第26-30页 |
二、孤独的世界 | 第30-31页 |
三、以现实主义原则为主导,融合浪漫主义精神的美学原则 | 第31-36页 |
第三章 从《死之歌舞》看穆索尔斯基的创作技法及风格 | 第36-56页 |
第一节 《死之歌舞》音乐分析 | 第36-52页 |
一、摇篮曲 | 第36-41页 |
二、小夜曲 | 第41-45页 |
三、特莱帕克 | 第45-49页 |
四、统帅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小结 | 第52-56页 |
一、曲式 | 第52-53页 |
二、调式与和声 | 第53页 |
三、题材、体裁、诗歌 | 第53-54页 |
四、旋律与节奏 | 第54页 |
五、风格特征 | 第54-56页 |
结 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穆索尔斯基主要作品目录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