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山脚树矿1370运输石门修复方案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井巷支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矿井及1370运输石门基本情况 | 第14-19页 |
·矿井概况 | 第14-15页 |
·1370运输石门地质赋存条件 | 第15-17页 |
·地质条件 | 第15-17页 |
·地质构造 | 第17页 |
·水文情况 | 第17页 |
·1370运输石门支护状况 | 第17-18页 |
·支护方式 | 第17页 |
·支护效果及变形量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3 1370运输石门的软岩类型及变形机制分析 | 第19-34页 |
·软岩巷道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软岩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 第19-21页 |
·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 | 第21-23页 |
·软岩的分类与分级 | 第23-27页 |
·软岩变形力学机制 | 第27-30页 |
·1370运输石门的软岩类型分析 | 第30-33页 |
·围岩矿物成分 | 第30-31页 |
·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室测试 | 第31页 |
·围岩松动圈实测 | 第31页 |
·1370运输石门软岩类型分析 | 第31-32页 |
·1370运输石门变形力学机制分析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1370运输石门的控制研究 | 第34-42页 |
·软岩巷道控制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对症下药”原则 | 第34页 |
·塑性圈原则 | 第34页 |
·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原则 | 第34-35页 |
·联合支护原则 | 第35页 |
·1370运输石门的控制研究 | 第35-41页 |
·1370运输石门的控制原则 | 第35页 |
·控制方案研究 | 第35-40页 |
·修复方案确定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1370运输石门修复施工工艺 | 第42-56页 |
·锚注加固参数的确定 | 第42-47页 |
·注浆材料选择 | 第42-44页 |
·注浆锚杆设计 | 第44-45页 |
·注浆孔深度确定 | 第45页 |
·注浆孔间排距确定 | 第45-46页 |
·注浆压力确定 | 第46-47页 |
·锚杆、锚索支护参数 | 第47-49页 |
·锚固形式 | 第47页 |
·锚杆杆体和直径 | 第47页 |
·锚杆长度、间排距 | 第47-49页 |
·锚固力、预紧力 | 第49页 |
·锚索支护参数 | 第49页 |
·锚注加锚网索喷修复施工工艺 | 第49-51页 |
·工艺过程 | 第49-50页 |
·注浆锚杆施工工艺 | 第50页 |
·注浆施工工艺 | 第50-51页 |
·注浆施工的标准和要求 | 第51-54页 |
·浆液注入量 | 第51页 |
·注浆要求 | 第51-54页 |
·注浆结束标准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6 修复方案控制效果分析 | 第56-58页 |
·修复后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 | 第56-57页 |
·经济效益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7 总结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A | 第64-65页 |
附录B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