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中动结构论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导论第8-14页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8页
   ·中动结构的研究现状与评价第8-13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3-14页
2. 中动结构界说第14-19页
   ·学术界的讨论第14-17页
     ·以Keyser&Roeper和Iwata为代表的隐含施事论元标准第14-15页
     ·以Massam为代表的情态语义特征标准第15页
     ·对中动结构的类属性、非事件性的讨论第15-17页
   ·本文的观点第17-19页
3. 中动结构的类型及句法语义特点第19-36页
   ·中动结构的类型第19-20页
   ·S1结构的句法分析第20-26页
     ·格式“NP+V-起来+AP”的分析第20-21页
     ·S1构句成分的分析第21-25页
     ·S1结构层次分析第25-26页
   ·S2结构的句法分析第26-31页
     ·S2构句成分的分析第26-30页
     ·S2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第30页
     ·S2结构层次分析第30-31页
   ·汉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分析第31-36页
     ·S1中AP的语义指向分析第31-32页
     ·S2中A的语义指向分析第32-33页
     ·句式的语义特点第33-36页
4. 汉语中动构句分析第36-44页
   ·汉语中动构句的认知动因分析第36-38页
     ·认知理论的几个概念:图式、视点、突显第36页
     ·受事视点的选择第36-38页
     ·受事的突显与施事的淡化第38页
   ·汉语中动构句语用动因分析第38-40页
     ·表达意图的制约影响第38-39页
     ·语法动态性的影响第39-40页
   ·汉语中动构句的制约因素第40-44页
     ·中动构句的体式制约第40-41页
     ·中动构句的责任条件第41-44页
5. 汉语中动结构的多维度考察第44-56页
   ·语态问题:主动、中动、被动第44-47页
     ·中动句与相应的主动句和被动句第45-46页
     ·中动句与被动句的的联系与区别第46-47页
     ·中动句与性状句(静态句)的关系第47页
   ·汉语中动与受事主语句辨析第47-50页
     ·受事主语句的重新审视第47页
     ·中动结构与受事主语句的异同第47-49页
     ·中动结构与话题句的关系第49-50页
   ·汉英中动结构及相关句式对比考察第50-56页
     ·S1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第50-52页
     ·S2与英语难易结构的比较第52-53页
     ·S2与英语句型[It is+Adj+to do sth.]的关系第53-56页
6.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循环经济对现代经济学环境政策和产权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