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朝(韩)文译本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本论文的新意 | 第9页 |
·研究内容与范围 | 第9-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小说创作、译介的社会文化语境 | 第13-38页 |
·小说主题与题材 | 第13-16页 |
·小说创作、出版的文化语境 | 第16-23页 |
·1949~1978年的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16-20页 |
·文化语境对创作、出版的影响 | 第20-23页 |
·延边、朝鲜、、韩国译介环境 | 第23-38页 |
·中国延边50-70年代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24-28页 |
·建国后到文革前的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24-26页 |
·1976~1978年的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26-28页 |
·朝鲜50-60年代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28-32页 |
·50年代朝鲜半岛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28-30页 |
·60年代朝鲜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30-32页 |
·韩国70-80年代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32-35页 |
·70年代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32-34页 |
·80年代文学与文化语境 | 第34-35页 |
·50~80年代中、朝、韩三国朝汉翻译活动 | 第35-38页 |
·中国 | 第36页 |
·朝鲜 | 第36-37页 |
·韩国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朝鲜、韩国、中国延边三种译本比较 | 第38-80页 |
·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比较 | 第38-44页 |
·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与翻译目的 | 第38-42页 |
·翻译原则 | 第42-44页 |
·语言、文本层面的译介比较 | 第44-55页 |
·译文对比 | 第44-55页 |
·描写翻译比较 | 第45-47页 |
·词汇、语句翻译比较 | 第47-52页 |
·误译现象比较 | 第52-55页 |
·文化层面的译介比较 | 第55-80页 |
·接受环境的再创造 | 第56-59页 |
·译者的再创造 | 第59-80页 |
·对形式结构的接受 | 第59-60页 |
·对情节、叙事结构的删减、添改 | 第60-80页 |
·本土化的需要 | 第62-66页 |
·翻译目的的需要 | 第66-70页 |
·译介环境的需要 | 第70-8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0-85页 |
·语言、文本层面 | 第80-81页 |
·朝译与延译 | 第80-81页 |
·韩译 | 第81页 |
·文化层面 | 第81-83页 |
·朝译与延译 | 第81-82页 |
·韩译 | 第82-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实践)作品目录 | 第88-89页 |
附录B | 第89-95页 |
表1 | 第89-90页 |
表2.1 | 第90-91页 |
表2.2 | 第91-92页 |
表2.3 | 第92-94页 |
表3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