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β-葡萄糖苷酶及纤维素酶解和酒精发酵的研究进展 | 第14-32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β-葡萄糖苷酶在细胞中的分布 | 第14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15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反应机制 | 第15-16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功能 | 第16-17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 | 第17-18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 | 第18-19页 |
·酶的固定化技术 | 第19-20页 |
·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20-23页 |
·纤维素的酶法水解及β-葡萄糖苷酶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纤维素酶的性质与作用方式 | 第23-24页 |
·β-葡萄糖苷酶对酶降解纤维素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β-葡萄糖苷酶应用 | 第25-26页 |
·酶解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燃料乙醇的优点 | 第26-27页 |
·燃料乙醇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纤维素乙醇发酵的机理 | 第28页 |
·纤维素乙醇发酵的工艺研究 | 第28-31页 |
·纤维素发酵产酒精在生物技术方面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2-44页 |
第二章 高活力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 | 第44-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9页 |
·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所产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分析 | 第50-57页 |
·供试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的比较 | 第50-51页 |
·七叶灵在筛选产β-葡萄糖酶优良菌株中的应用 | 第51页 |
·优良菌的产酶历程 | 第51-52页 |
·黑曲霉NL-1产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分析 | 第52-53页 |
·黑曲霉粗酶液耐酒精能力测试 | 第53-57页 |
·碳源和氮源对黑曲霉分泌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 第57-61页 |
·碳源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57-59页 |
·麸皮用量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氮源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60-61页 |
·黑曲霉分泌β-葡萄糖苷酶过程中pH值的调控 | 第61-64页 |
·初始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62-63页 |
·产酶过程的pH调控 | 第63-64页 |
·分批补料制备β-葡萄糖苷酶 | 第64-69页 |
·补料及补料量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64-65页 |
·补料次数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初始浓度对补料效果的影响 | 第66页 |
·补料顺序对补料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补加纤维二糖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三章 β-葡萄糖苷酶回收利用技术 | 第72-9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2-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91页 |
·超滤法回收β-葡萄糖苷酶 | 第78-79页 |
·膜截留分子量的选择 | 第78-79页 |
·超滤法多轮回收利用水解液中β-葡萄糖苷酶 | 第79页 |
·丙酮沉淀法回收β-葡萄糖苷酶 | 第79-83页 |
·丙酮用量对β-葡萄糖苷酶回收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丙酮温度和沉淀时间对β-葡萄糖苷酶回收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多轮酶解与回收 | 第82-83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 | 第83-91页 |
·海藻酸钠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方式 | 第83-84页 |
·海藻酸钠凝胶固定β-葡萄糖苷酶条件优化 | 第84-87页 |
·海藻酸钠浓度对酶的固定率的影响 | 第84页 |
·给酶量对固定化酶活力及酶回收率的影响 | 第84-85页 |
·戊二醛浓度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85-86页 |
·氯化钙浓度对酶固定率的影响 | 第86页 |
·固定化时间对酶固定率的影响 | 第86-87页 |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在酶解纤维二糖中的应用 | 第87-91页 |
·重复分批酶解纤维二糖 | 第87页 |
·连续酶解纤维二糖 | 第87-88页 |
·添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对木霉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的影响 | 第88-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
第四章 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 第93-11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3-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13页 |
·胞外β-葡萄糖苷酶的纯化 | 第97-98页 |
·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柱层析 | 第97页 |
·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97页 |
·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 | 第97-98页 |
·纯化后第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性质 | 第98-102页 |
·酶的分子量 | 第98页 |
·葡萄糖对酶的抑制常数 | 第98-99页 |
·酶的动力学参数 | 第99-100页 |
·温度对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0页 |
·pH值对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化学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01页 |
·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纯化后第二种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性质 | 第102-105页 |
·酶的分子量 | 第102页 |
·葡萄糖对酶的抑制常数 | 第102页 |
·酶的动力学参数 | 第102页 |
·温度对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pH对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4页 |
·化学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04页 |
·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胞内β-葡萄糖苷酶分离提纯及其基本性质 | 第105-110页 |
·层析分离 | 第105-107页 |
·胞内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 | 第107-110页 |
·胞内β-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参数 | 第107-108页 |
·葡萄糖对胞内β-葡萄糖苷酶水解不同底物的抑制常数 | 第108页 |
·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胞内β-葡萄糖苷酶的温度稳定性和最适反应温度 | 第109页 |
·胞内β-葡萄糖苷酶的pH稳定性和最适反应pH | 第109-110页 |
·七叶灵显色技术在β-葡萄糖酶层析分离及电泳活性染色中的应用 | 第110-113页 |
·七叶灵在β-葡萄糖酶层析分离样品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 第110页 |
·七叶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活性染色中的应用 | 第110-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 | 第115-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127页 |
·实验结果 | 第127-141页 |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 | 第127-132页 |
·黑曲霉的RNA提取 | 第127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127页 |
·RT-PCR | 第127页 |
·TA克隆 | 第127-128页 |
·阳性克隆的初步筛选 | 第128页 |
·TA克隆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128页 |
·bgl1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128-132页 |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表达 | 第132-136页 |
·引物设计 | 第132页 |
·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32页 |
·表达载体的大量提取 | 第132-133页 |
·pPICZ α-A-bgl1表达载体的线性化 | 第133-134页 |
·毕赤酵母的电击转化 | 第134页 |
·重组毕赤酵母的筛选和鉴定 | 第134页 |
·重组酵母产酶曲线 | 第134-136页 |
·重组酵母β-葡萄糖苷酶蛋白的SDS-PAGE电泳 | 第136页 |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高效表达 | 第136-141页 |
·甲醇添加量对诱导期产酶的影响 | 第136页 |
·甲醇添加时间对诱导期产酶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重组酵母OD值对诱导期产酶的影响 | 第138页 |
·一步式与二步式的比较 | 第138-139页 |
·一步式中不同碳源对诱导期产酶的影响 | 第139页 |
·一步式中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对诱导期产酶的影响 | 第139页 |
·高拷贝数重组子筛选及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小结 | 第141-1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2-143页 |
结论 | 第143-145页 |
附件 | 第145-149页 |
详细摘要 | 第149-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