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1-17页
  一、土地利用研究第11-14页
  二、生态环境研究第14-16页
  三、协调研究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基本框架第17-20页
  一、研究内容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四、研究资料来源第19-20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20-30页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2页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2-24页
 三、系统理论第24-27页
 四、环境承载理论第27-28页
 五、协调发展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影响因素第30-36页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演化机制第30页
 第二节 影响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因素第30-36页
  一、农地资源等生态资源减少第30-31页
  二、工矿用地增加第31-33页
  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第33-34页
  四、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第34页
  五、环境污染防治及治理措施第34-36页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度量第36-50页
 第一节 协调度的内涵第36页
 第二节 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36-40页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第37-38页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8-40页
 第三节 指标无量纲化及权重确定第40-44页
  一、无量纲化第40-43页
  二、权重确定第43-44页
 第四节 协调度测算模型及等级划分第44-50页
  一、灰色系统协调度模型第44-47页
  二、协调发展度模型第47-48页
  三、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第48-50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第50-72页
 第一节 马鞍山市概况第50-56页
  一、土地利用背景第50-51页
  二、土地利用现状第51-52页
  三、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第52-53页
  四、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问题第53-56页
 第二节 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56-57页
 第三节 协调度的计算第57-63页
  一、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阶段协调度第57-62页
  二、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年度协调度第62-63页
 第四节 结果分析第63-64页
 第五节 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对策建议第64-72页
  一、提高保护土地环境的认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第65-66页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第66-67页
  三、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实施综合治理第67页
  四、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第67-68页
  五、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68-72页
第六章 结语第72-73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72页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