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2-15页 |
§2-1 温湿度控制器系统设计原则 | 第12页 |
§2-2 温湿度控制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 | 第12-15页 |
第3章 温湿度控制器的主要元件的选型与参数 | 第15-27页 |
§3-1 信号处理模块的选型和参数设置 | 第15-17页 |
3-1-1 STC12C5628AD 性能概述 | 第15-16页 |
3-1-2 选择STC12C5628AD 系列单片机的理由 | 第16-17页 |
3-1-3 STC12C5628AD 引脚图 | 第17页 |
§3-2 温度、湿度采集模块的选型和参数设置 | 第17-22页 |
3-2-1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5] | 第17-18页 |
3-2-2 温湿度传感器SHT10 | 第18-22页 |
§3-3 串口通信电路 | 第22-23页 |
§3-4 人机交互模块的选型 | 第23-25页 |
3-4-1 显示和按键驱动芯片ZLG7290 的特点 | 第24页 |
3-4-2 ZLG7290 引脚图 | 第24-25页 |
§3-5 输出部分的设计 | 第25-27页 |
第4章 温湿度控制器的电路模块的实现 | 第27-35页 |
§4-1 系统电源设计 | 第27页 |
§4-2 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设计 | 第27-30页 |
§4-3 温度、湿度采集模块的电路设计 | 第30页 |
§4-4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4-5 人机交互模块的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4-5-1 ZLG7290 电路设计 | 第31页 |
4-5-2 显示电路设计[13] | 第31-32页 |
4-5-3 按键设计 | 第32-33页 |
§4-6 报警电路 | 第33页 |
§4-7 输出部分 | 第33-35页 |
第5章 温控器的软件设计部分 | 第35-41页 |
§5-1 编写语言的选择 | 第35页 |
§5-2 主程序 | 第35-37页 |
§5-3 温湿度采集子程序 | 第37页 |
§5-4 人机交互子程序 | 第37-38页 |
§5-5 串口通信子程序 | 第38-4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6-1 结论 | 第41页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41页 |
§6-3 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附录 A | 第44-45页 |
附录 B | 第45-46页 |
附录 C | 第46-85页 |
C.1 温湿度控制系统主程序 | 第46-51页 |
C.2 温湿度采集子程序 | 第51-57页 |
C.3 数码管显示和按键扫描子程序 | 第57-71页 |
C.4 I2C 总线的主机程序 | 第7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