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7-8页 |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特色 | 第8-9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2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相关研究回顾 | 第10-17页 |
·明晰产权:有关产权改革的理论 | 第10-13页 |
·产权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产权的特征 | 第11-12页 |
·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管理 | 第12-13页 |
·理顺关系:关于政府和银行管理关系的理论 | 第13-14页 |
·公共管理的定义 | 第13页 |
·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共管理 | 第13-14页 |
·利弊权衡: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意义 | 第14-16页 |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利弊 | 第15-16页 |
·对相关研究的评论 | 第16-17页 |
3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中与政府的基本关系 | 第17-23页 |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职能领域界定 | 第17-19页 |
·政府角色的定位 | 第17-19页 |
·政府职能领域的界定 | 第19页 |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与国家持股比重 | 第19-20页 |
·关于国家控股理论的几种观点 | 第19-20页 |
·国家在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中应保持控股 | 第20页 |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与国家金融体制整体改革 | 第20-22页 |
·国内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 | 第21页 |
·海外资本市场存在的优势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4 银行海外上市绩效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 第23-32页 |
·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第23-25页 |
·政府绩效管理的多重涵义 | 第23-24页 |
·政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预期目标 | 第24-25页 |
·西方金融监管者和社会中介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25-30页 |
·巴塞尔协议 | 第26-27页 |
·骆驼评级法 | 第27-29页 |
·西方国家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体系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5 交通银行香港上市的绩效分析 | 第32-42页 |
·交通银行海外上市的背景及意义 | 第32-33页 |
·交通银行海外上市的步骤 | 第33页 |
·交通银行海外上市绩效分析 | 第33-39页 |
·交通银行财务重组前后绩效分析 | 第34-36页 |
·交通银行上市后与其他上市银行绩效比较 | 第36-39页 |
·政府在交通银行上市扮演角色研究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6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中政府政策的构建 | 第42-50页 |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权,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产权结构 | 第42-45页 |
·政府应充分体现和强化对银行的所有权 | 第42-43页 |
·转变政府职能,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 第43页 |
·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产权结构 | 第43-45页 |
·建立商业银行动态的风险评估系统,制订合理的风险监管措施 | 第45-46页 |
·建立商业银行动态的风险评估系统 | 第45-46页 |
·制订合理的风险监管措施 | 第46页 |
·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 第46-48页 |
·建立适应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法律和执法体系 | 第47页 |
·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7 结论 | 第50-52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50-51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