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作物枯萎病生防细菌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3-35页
 1.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5-17页
 2.拮抗细菌在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17-31页
 3.细菌作为生防因子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第31-33页
 4.论文设计思路第33-35页
第一章 作物枯萎病生防细菌的资源筛选第35-53页
 第一节 土壤及植物根部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第35-44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供试材料第35页
       ·培养基第35页
       ·试剂第35-36页
       ·芽孢杆菌的分离第36页
       ·拮抗细菌的筛选第36-37页
       ·拮抗细菌的鉴定第37-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芽孢杆菌的分离结果第38页
       ·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结果第38页
       ·琼脂扩散法筛选结果第38页
       ·苗期盆栽试验筛选结果第38-39页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第39页
       ·拮抗细菌的鉴定结果第39-41页
     ·讨论第41-44页
 第二节 内生细菌在香蕉体内的分布及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第44-53页
     ·材料和方法第44-45页
       ·供试材料第44页
       ·内生细菌的分离第44-45页
       ·内生细菌在香蕉植株内的分布第45页
       ·对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的筛选第45页
       ·内生细菌的鉴定第45页
       ·优势菌及拮抗菌的内生性回接测定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内生细菌的分布第45页
       ·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及分布第45-48页
       ·内生细菌在微生境中数量分布的主分量分析第48页
       ·对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的筛选第48-50页
       ·对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的鉴定第50页
       ·拮抗菌的内生性回接测定结果第50-51页
     ·讨论第51-53页
第二章 作物枯萎病生防细菌的抑菌谱、作用机理及风险评估第53-68页
 第一节 短短芽孢杆菌JK-2的抑菌谱、作用机理及风险评估第53-61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供试材料第53页
       ·抑菌谱测定第53页
       ·JK-2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53-54页
       ·JK-2与番茄枯萎病菌在番茄根部伤口的互作第54页
       ·JK-2菌株对番茄的促生作用第54-55页
       ·生防菌株JK-2生物安全性评价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JK-2抑菌谱测定结果第55-56页
       ·JK-2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56-58页
       ·JK-2与番茄枯萎病菌在番茄根部伤口的互作第58页
       ·JK-2菌株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第58-59页
       ·生防菌株JK-2生物安全性评价第59页
     ·讨论第59-61页
 第二节 铜绿假单胞菌H4-3-1的抑菌谱、作用机理及风险评估第61-68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供试材料第61页
       ·抑菌谱测定第61页
       ·H4-3-1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61页
       ·H4-3-1代谢产物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61-62页
       ·H4-3-1菌株对番茄的促生作用第62页
       ·H4-3-1菌株致病性测定第62页
       ·H4-3-1菌株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抑菌谱测定结果第62-63页
       ·H4-3-1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63-64页
       ·H4-3-1代谢产物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64-65页
       ·H4-3-1菌株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第65页
       ·H4-3-1菌株致病性测定第65-66页
       ·H4-3-1菌株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第66页
     ·讨论第66-68页
第三章 作物枯萎病生防细菌抑菌物质产生条件的优化第68-76页
 第一节 短短芽孢杆菌JK-2抑菌物质产生条件的优化第68-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材料第68页
       ·抑菌活性、发酵液菌体数的测定第68页
       ·培养基营养成分的优化第68-69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69页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第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培养基营养成分的优化结果第69-71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第71页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第71-72页
     ·讨论第72-73页
 第二节 铜绿假单胞菌H4-3-1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73-76页
     ·材料与方法第73页
       ·材料第73页
       ·种子液的培养第73页
       ·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第73页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第73页
       ·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第73页
       ·装液量对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第73页
       ·菌量计数和拮抗活性测定第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5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3-74页
       ·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及抑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74页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及抑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74页
       ·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生长及抑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74-75页
       ·装液量对菌株生长及抑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75页
     ·讨论第75-76页
第四章 作物枯萎病生防细菌抑菌物质的初步研究第76-88页
 第一节 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抑菌物质的初步研究第76-84页
     ·材料和方法第76-79页
       ·材料第76页
       ·抑菌物质粗提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测定第76页
       ·抑菌物质粗提物稳定性的测定第76-77页
       ·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流程第77页
       ·有机溶剂萃取物制备及其抑菌活性第77页
       ·抑菌蛋白成分的提取第77-78页
       ·胞外多糖的提取第78-79页
       ·表面活性素的提取第79页
       ·菌体内毒素的提取第79页
     ·结果与分析第79-84页
       ·JK-2抑菌物质粗提液稳定性测定第79-80页
       ·有机溶剂萃取物抑菌活性第80页
       ·抑菌蛋白成分提取第80-82页
       ·胞外多糖的提取第82-83页
       ·表面活性素和菌体内毒素的提取第83-84页
     ·讨论第84页
 第二节 内生拮抗细菌抑菌物质特性的初步研究第84-88页
     ·材料与方法第85页
       ·供试菌株第85页
       ·胞外蛋白的提取及活性测定第85页
       ·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所产抑菌蛋白的电泳检测第85页
       ·H4-3-1菌株所产抑菌蛋白稳定性测定第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87页
       ·胞外蛋白的提取及活性测定第85页
       ·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所产抑菌蛋白的电泳检测第85-86页
       ·H4-3-1菌株所产抑菌蛋白稳定性测定结果第86-87页
     ·讨论第87-88页
第五章 作物枯萎病生防细菌定殖规律的研究第88-101页
 第一节 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定殖规律的研究第88-94页
     ·材料与方法第88-90页
       ·材料第88页
       ·质粒提取方法第88页
       ·JK-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88页
       ·电击转化第88-89页
       ·转化子的荧光检测第89页
       ·标记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测定第89页
       ·标记菌株的生长动力学第89页
       ·标记菌株抑菌活性检测第89页
       ·JK-2在番茄根际土壤及植株体的定殖第89-90页
     ·结果与分析第90-93页
       ·电转化法获得阳性转化子及转化子的荧光检测第90页
       ·标记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测定第90-91页
       ·标记菌株的生长动力学第91页
       ·标记菌株抑菌活性检测第91页
       ·浸种处理后JK-2-gfp在番茄根际土壤及植株体的定殖动态第91-92页
       ·灌根处理后JK-2在番茄根际土壤及植株体的定殖动态第92-93页
     ·讨论第93-94页
 第二节 铜绿假单胞菌H4-3-1菌株内生定殖规律研究第94-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材料第94页
       ·H4-3-1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及菌悬液的制备第94-95页
       ·H4-3-1菌株内生寄主范围测定第95页
       ·影响H4-3-1在香蕉体内定殖的因素第95页
       ·H4-3-1菌株在室内盆栽香蕉和番茄体内的定殖动态第95-96页
       ·定殖菌的回收和鉴定第96页
     ·结果与分析第96-100页
       ·H4-3-1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及其稳定性测定第96-97页
       ·H4-3-1菌株内生寄主范围第97-98页
       ·影响H4-3-1在香蕉根内定殖的因素第98页
       ·灌根处理后H4-3-1菌株在香蕉和番茄体内的定殖动态第98-100页
       ·定殖菌的回收和鉴定第100页
     ·讨论第100-101页
结论与展望第101-103页
 一、结论第101页
 二、下一步研究打算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我国抢劫罪的既遂标准
下一篇:森马集团虚拟经营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