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东门站中洞中隔壁法开挖数值模拟研究
摘 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课题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目标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11页 |
·工程背景简介 | 第11-15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1-13页 |
·车站概况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地下铁道发展与施工概述 | 第15-19页 |
·地下铁道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地下铁道施工方法概述 | 第16页 |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新奥法施工概述 | 第19-23页 |
·新奥法的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新奥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新奥法在矿山隧道中的应用 | 第22页 |
·新奥法在其它隧道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浅埋暗挖法施工 | 第23-31页 |
·浅埋暗挖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 第23-24页 |
·地层预加固和预支护 | 第24-26页 |
·浅埋暗挖法的初期支护 | 第26-27页 |
·浅埋暗挖法的二次衬砌 | 第27-28页 |
·监控量测 | 第28页 |
·浅埋暗挖技术的发展 | 第28-29页 |
·浅埋暗挖法中隧道断面的选取 | 第29-30页 |
·施工方案优选的原则 | 第30-31页 |
·浅埋暗挖法的数值模拟实例 | 第31-33页 |
3 车站开挖对周边土体影响的研究 | 第33-54页 |
·FLAC程序简介 | 第33-34页 |
·建模 | 第34-3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计算方案的选取 | 第35-37页 |
·车站开挖支护对周边土体的影响研究 | 第37-52页 |
·车站分步开挖时周边位移矢量变化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车站分步开挖时周边土体垂直位移变化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车站分步开挖时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分析 | 第42-46页 |
·车站分步开挖时周边破坏区情况分析 | 第46页 |
·车站开挖后周边应力情况分析 | 第46-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位移变化趋势 | 第52页 |
·塑性区 | 第52页 |
·应力变化趋势 | 第52-54页 |
4 各开挖支护方案对比分析 | 第54-64页 |
·中洞偏弧中隔壁法各方案对比分析 | 第54-62页 |
·各方案开挖后垂直位移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各方案开挖后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 第57-61页 |
·各方案开挖后位移综合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中洞偏弧中隔壁法与中洞直支撑中隔壁法的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5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对比 | 第64-67页 |
·地表横向观测点实测与模拟结果比较 | 第64页 |
·沉降变化规律的比较 | 第64-66页 |
·车站中心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的比较 | 第64-65页 |
·中洞左顶沉降变化规律的比较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 | 第67-69页 |
参 考 文 献 | 第69-72页 |
附录A 中洞偏弧中隔壁法A方案模拟计算出图 | 第72-91页 |
附录B 现场监测资料 | 第91-9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 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