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对剥削的科学理解 | 第9-25页 |
(一) 正确理解剥削的涵义 | 第9-19页 |
1、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 第9-14页 |
2、剥削是生产力一定水平下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的经济关系 | 第14-16页 |
3、剥削是与一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关系 | 第16-19页 |
(二) 正确理解剥削暂时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步性 | 第19-25页 |
1、剥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 第19-21页 |
2、剥削在一定历史时期起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 第21-23页 |
3、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要以一部分人的牺牲为代价 | 第23-25页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剥削 | 第25-35页 |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的客观必然性 | 第25-28页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的生产力依据 | 第25-26页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的政策和现实依据 | 第26-28页 |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的现实合理性 | 第28-31页 |
1、剥削的存在不违背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 第28-29页 |
2、剥削的存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 第29-30页 |
3、我国现阶段剥削的存在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消灭剥削”的原则并不矛盾 | 第30-31页 |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特点 | 第31-35页 |
1、决定剥削存在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 第31-32页 |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两个主体”对剥削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 第32页 |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构成剥削的“基本要素”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 第32-34页 |
4、剥削关系只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能形成剥削制度,也不可能产生剥削阶级 | 第34-35页 |
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问题的几点思考 | 第35-47页 |
(一) 科学地认识私营经济及其剥削 | 第35-40页 |
1、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私有资本和私营经济同样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第35-36页 |
2、关于资本家或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来源问题 | 第36-38页 |
3、怎样解释私营企业主同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 第38-40页 |
(二) 对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措施 | 第40-47页 |
1、理性地看待剥削:剥削具有“恶”与“善”的两重性 | 第40-42页 |
2、适度地鼓励剥削:调动资本所有者创办私营企业的积极性 | 第42-45页 |
3、必要地限制剥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第45页 |
4、正确地引导剥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第45-47页 |
结束语:剥削的历史命运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