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流量工程的约束路由的研究和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关键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流量工程及相关技术探讨 | 第11-19页 |
| ·流量工程的内涵和目标 | 第11页 |
| ·分组交换网络中流量工程机制的演化 | 第11-12页 |
| ·ARPANET 适应性路由 | 第11页 |
| ·因特网的动态路由 | 第11-12页 |
| ·ToS | 第12页 |
| ·ECMP | 第12页 |
| ·流量工程机制分类 | 第12-13页 |
| ·基于时间、基于状态和基于事件 | 第12-13页 |
| ·离线和在线 | 第13页 |
| ·集中式和分布式 | 第13页 |
| ·基于本地信息和基于全局信息 | 第13页 |
| ·开环和闭环 | 第13页 |
| ·战术型和战略型 | 第13页 |
| ·流量工程相关技术 | 第13-18页 |
| ·集成服务 | 第14页 |
| ·RSVP | 第14-15页 |
| ·区分服务 | 第15-16页 |
| ·MPLS | 第16-17页 |
| ·IPPM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实现流量工程的路由技术研究 | 第19-27页 |
| ·电信网络的动态路由 | 第19页 |
| ·因特网中支持流量工程的路由算法 | 第19-25页 |
| ·基于IP 网络的路由算法 | 第20-22页 |
| ·最宽最短路径WSP | 第20页 |
| ·最短最宽路径SWP | 第20页 |
| ·最短距离路径SDP | 第20页 |
| ·动态选择路径DAP | 第20-21页 |
| ·OOW | 第21-22页 |
| ·基于MPLS 网络的路由算法 | 第22-24页 |
| ·TSLB | 第22页 |
| ·RSLB | 第22页 |
| ·DLB | 第22页 |
| ·MIRA | 第22-23页 |
| ·PBR | 第23-24页 |
| ·MATE | 第24页 |
| ·各类算法的比较和分析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约束路由的研究 | 第27-38页 |
| ·约束路由技术原理 | 第27页 |
| ·约束路由的构成 | 第27-32页 |
| ·QoS 路由 | 第27-30页 |
| ·策略路由 | 第30-31页 |
| ·QoS 路由和策略路由的关系 | 第31-32页 |
| ·约束路由实现要点分析 | 第32-36页 |
| ·约束路由实现概述 | 第32-33页 |
| ·动态调整链路代价 | 第33-34页 |
| ·GMSP 算法 | 第34-35页 |
| ·最小化链路最大利用率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 ·约束路由的实现模型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原型系统设计及关键协议研究 | 第38-50页 |
| ·Zebra 路由协议系统 | 第38页 |
| ·原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8-39页 |
| ·OSPF 协议的研究 | 第39-42页 |
| ·OSPF 的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 ·OSPF 的LSA 类型 | 第40-41页 |
| ·OSPF 子协议和报文系统 | 第41-42页 |
| ·MPLS 协议的研究 | 第42-46页 |
| ·MPLS 体系的核心构件和技术 | 第42-44页 |
| ·MPLS 工作过程及形式化描述 | 第44-45页 |
| ·MPLS 实施流量工程的优越性 | 第45-46页 |
| ·基于RSVP 的LSP 隧道实现的研究 | 第46-49页 |
| ·RSVP 中几种重要的结构 | 第46-47页 |
| ·运用RSVP 建立LSP 隧道的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 ·预留风格对建立LSP 的影响 | 第48-49页 |
| ·LSP 隧道的重路由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面向流量工程约束路由原型系统的实现 | 第50-75页 |
| ·OSPF-TE 的实现 | 第50-56页 |
| ·TE-LSA 报头结构 | 第50-51页 |
| ·TE-LSA 有效负载 | 第51-54页 |
| ·QoS 测度的表示 | 第54页 |
| ·TE-LSA 的扩散机制 | 第54-55页 |
| ·流量工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 第55-56页 |
| ·约束路由的实现 | 第56-62页 |
| ·在线约束路由 | 第56-58页 |
| ·离线约束路由 | 第58-59页 |
| ·Linux 策略路由 | 第59-62页 |
| ·MPLS-RSVP 的实现 | 第62-65页 |
| ·标记结构 | 第62页 |
| ·转发等价类及标记分配 | 第62页 |
| ·RSVP 消息的数据结构 | 第62-64页 |
| ·LSP 隧道的建立 | 第64-65页 |
| ·标记交换过程 | 第65页 |
| ·Linux 内核进程和用户进程的通信机制 | 第65-66页 |
| ·原型系统实验和分析 | 第66-74页 |
| ·实验环境 | 第66-67页 |
| ·主要进程的系统开销 | 第67-68页 |
| ·系统扩展功能测试 | 第68-72页 |
| ·性能增强的体现 | 第72-74页 |
| ·原型系统特点总结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5-78页 |
| ·论文总结 | 第75页 |
| ·今后的工作 | 第75-76页 |
| ·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82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2-83页 |
| 详细摘要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