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论文

集成电路工程学及IP评测技术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8页
   ·快速发展的微电子技术第19-20页
   ·SoC与IP第20-24页
     ·SoC概述第20-21页
     ·IP和重用设计方法学第21-23页
     ·工程学指导下的IP重用第23-24页
   ·我国SoC-IP产业的现状第24-25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基于重用的集成电路工程学第28-43页
   ·引言第28页
   ·软件工程概述第28-31页
     ·软件工程的基本内容第29-30页
     ·集成电路设计呼唤工程思想第30-31页
   ·基于重用的集成电路工程学第31-41页
     ·基本概念第31-32页
     ·集成电路工程过程模型第32-37页
       ·基于重用的设计第34-35页
       ·可重用IP的设计第35-36页
       ·基础设施工程第36-37页
     ·工程中的标准化第37-41页
       ·IP标准化组织简介第37-39页
       ·IP标准化策略第39-41页
     ·重用经济学第41页
   ·结束语第41-43页
第三章 IP质量保证和质量评测标准草案第43-67页
   ·引言第43页
   ·IP质量的定义第43-48页
     ·质量的定义第43-44页
     ·质量的分类第44页
     ·IP质量的定义第44页
     ·IP质量模型第44-48页
       ·设计质量模型第45-47页
       ·缺陷放大模型第47-48页
   ·IP质量保证第48-51页
     ·质量标准体系第48-49页
     ·质量保证活动第49页
     ·设计评审第49-51页
   ·IP质量评测标准草案第51-60页
     ·质量评测的研究现状第51-54页
       ·软件质量评测的研究现状第51-52页
       ·IP质量评测的研究现状第52-53页
       ·改进思路第53-54页
     ·术语定义第54-55页
     ·新的IP质量评测模型第55-58页
     ·IP质量的评测第58-59页
       ·测试第58页
       ·测量和度量第58-59页
       ·评估第59页
     ·评测模型的使用第59-60页
     ·测量数值与因素间映射函数的确定第60页
   ·IP质量评估平台的构建第60-66页
     ·IP质量评估流程第61-63页
     ·IP质量评估平台框架和实现第63-65页
     ·实验实例第65-66页
   ·结束语第66-67页
第四章 IP软核可重用性评测技术的研究第67-90页
   ·引言第67-68页
   ·IP可重用性评测基础第68-72页
     ·可重用性的定义第68页
     ·IP可重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第68-69页
     ·可重用性评测的分类法第69-71页
     ·IP软核的黑盒度量第71-72页
   ·IP软核可重用性的间接度量第72-83页
     ·可重用性间接度量的相关研究第72-73页
     ·研究路线和局限性第73-74页
     ·体系结构复杂度度量第74-76页
     ·底层调用级别度量第76-77页
     ·McCabe环数复杂度度量第77-79页
     ·源代码描述复杂度度量第79-83页
       ·基本度量第80页
       ·Halstead度量在Verilog编码中的应用第80-81页
       ·实例研究第81-82页
       ·描述复杂度对电路性能的预测第82-83页
     ·小结第83页
   ·IP软核可重用性评估第83-88页
     ·影响IP可重用性的关键因素第83-85页
     ·研究现状第85-86页
     ·改进的IP软核可重用性评估方法第86-88页
       ·规则评估的改进第86-87页
       ·使用一一对照法改进权值设定第87页
       ·模糊理论在可重用性评估中的应用第87-88页
   ·结束语第88-90页
第五章 外设片上总线及其接口的设计第90-113页
   ·引言第90-96页
     ·层次化片上总线体系结构第90-91页
     ·片上总线接口标准化第91-92页
     ·PVCI协议简介第92-96页
   ·外设总线桥电路的顶层设计第96-99页
     ·外设总线桥的总体考虑第96-97页
     ·总线桥的模块划分第97-98页
     ·数据对齐第98-99页
   ·外设总线桥内部时序设计第99-102页
     ·状态机的状态定义第99-100页
     ·正常数据传输的状态转移设计第100页
     ·传输过程中的出错处理第100-101页
     ·典型操作的时序设计第101-102页
   ·外设总线桥第三层设计的研究第102-107页
     ·参数化系统设计第102-104页
     ·地址译码模块及其参数化设计第104-105页
     ·数据通道的设计第105-106页
     ·参数化外设总线桥的可重用性度量第106-107页
   ·基于PVCI标准的封装模型及其合成算法第107-112页
     ·相关工作第107-108页
     ·基于PVCI标准的硬件封装模型第108-109页
       ·硬件封装的建模第108-109页
       ·封装模型的描述第109页
     ·封装状态机的合成算法第109-111页
       ·状态转移函数的确立第110-111页
       ·输出函数的确立第111页
       ·其他问题第111页
     ·实例研究及结论第111-112页
   ·结束语第112-113页
第六章 可重用IP功能验证平台的研究第113-130页
   ·引言第113-114页
   ·功能验证重用方法学第114-120页
     ·基于事务的验证方法学第114-115页
     ·可重用功能验证平台体系结构第115-119页
       ·平台的体系结构第115-116页
       ·事务验证模型第116-117页
       ·激励第117-119页
     ·验证平台的重用第119-120页
   ·总线功能模型设计的研究第120-125页
     ·基于任务的BFM设计第121-122页
     ·基于状态机的BFM设计第122-124页
     ·实验及性能分析第124-125页
   ·总线监视器设计的研究第125-129页
     ·Monitor采样模块的设计第126-127页
     ·信号转换模块的设计第127-129页
     ·Monitor的可重用性设计规则第129页
   ·结束语第129-13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2页
   ·总结第130-131页
   ·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宅中的“空中花园”
下一篇:从生态住宅走向生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