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RT-PCR检测慢粒bcr/abl融合基因mRNA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DADS体内外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分化与组蛋白乙酰化的关系
VAD、M2和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对比研究
新型SNP检测芯片的制备及其在恶性血液病相对风险度检测中的应用
低频超声增强阿霉素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m效应的实验研究
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髓系白血病异常NHEJ DNA修复功能的研究
WT1基因及其异构体在白血病中表达与临床应用
人类白血病细胞中WT1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
汉防己甲素联合塞来昔布在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实验研究
激发型CD40单抗联合CTL对人源化SCID小鼠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4-1BBL逆向信号对M5型白血病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全反式维甲酸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三种糖基转移酶家族表达的影响
STI571联用As2O3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及Bcr-Abl、JAK-STAT蛋白表达的影响
DC-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诱导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比较
人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高致瘤性研究和耐As2O3细胞系SHI-1/AS2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SDF-1在多发性骨髓瘤生长、迁移和黏附中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与Npt、LDH、β2-MG相关性研究
flt-3、c-kit和其配体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免疫双标记白血病细胞的检测以及化疗前后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ATO对白血病细胞VEGF/R及MMP-2、9表达影响的研究
D-limonene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有血清和无血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比较研究
神经节苷脂GM3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单核样白血病J6-2细胞脂筏中分布及磷酸化的影响
反义Bmi-1质粒的构建及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A23187诱导来源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蟾蜍灵诱导的人类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
WT1基因剪接异构体在白血病K562和U937细胞凋亡和分化中的作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用及联合环孢菌素A或维拉帕米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生存素、环氧化酶-2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柔红霉素治疗小儿白血病的心脏毒性临床分析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鼠尾草酸、大蒜油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及鼠尾草酸逆转耐药研究
用细胞芯片的方法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
急性白血病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的研究
RhIL-11防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强化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难治性白血病中端粒酶活性与多药耐药及其预后的关系
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研究
白血病患者LYL1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与临床意义
TEL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MDR1启动子靶向的双自杀基因对耐药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干扰素对HL-60细胞影响的研究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单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白血病的免疫调节及多药耐药逆转的初步研究
急性白血病患者PTEN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CD133在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与CD34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含IL-2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K562细胞分化成杀伤细胞的研究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