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7页 |
1 问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彩色植物及芽变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3 RAPD在芽变品种鉴定上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4 离体快速繁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芽变黄檵木的发现及叶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第17-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材料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黄叶变异枝条生长及离体培养新梢颜色稳定性观察 | 第17页 |
·电镜显微标本制作 | 第17-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变异体的植物学特性 | 第18页 |
·控梢处理的结果 | 第18页 |
·芽变与母本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形态观察 | 第18页 |
·芽变与母本绿体超微结构比较观察 | 第18-19页 |
3 讨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檵木与芽变红檵木、黄檵木生理生化特性及抗逆性研究 | 第20-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色素的提取与测定 | 第20-21页 |
·花色素苷的提取与测定 | 第21页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 第21页 |
·檵木与芽变黄檵木质膜相对透性研究 | 第21-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色素含量的比较 | 第22页 |
·花色素苷含量的比较 | 第22-23页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 | 第23-24页 |
·不良温度对檵木与芽变黄檵木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第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檵木芽变的RAPD条件优化及分析 | 第26-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檵木总DNA的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DNA的检测 | 第28页 |
·RAPD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相似率分析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9页 |
·不同提取方法DNA质量的比较 | 第29-31页 |
·愈伤组织提取的DNA和组培苗提取的DNA质量比较 | 第31-32页 |
·RAPD条件优化 | 第32-36页 |
·模板DNA浓度与纯度 | 第32-33页 |
·引物浓度 | 第33-34页 |
·dNTP浓度 | 第34页 |
·扩增循环数 | 第34-35页 |
·退火温度 | 第35-36页 |
·变性温度 | 第36页 |
·引物筛选结果 | 第36-38页 |
·不同引物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8-39页 |
·母株与变异株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9页 |
3 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黄檵木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 第4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 | 第41页 |
·培养条件 | 第41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41-42页 |
·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 | 第42页 |
·无菌短枝扦插 | 第42-43页 |
·组培苗的生根培养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消毒效果的试验 | 第43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43-44页 |
·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 | 第44页 |
·无菌短枝扦插 | 第44-46页 |
·不同BA浓度对腋芽萌动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GA3浓度对丛芽生长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光照条件对小苗增殖的影响 | 第45-46页 |
·生根培养 | 第46-47页 |
·不同培养基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光照条件对小苗生根的影响 | 第47页 |
3 结论 | 第47-50页 |
论文总结 | 第50-52页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