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

麦蚜种群的发生为害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 种类与分布第11-14页
   ·国外麦双尾蚜的分布与蔓延第11-12页
   ·我国的麦蚜种类与分布第12页
   ·麦蚜种下分类研究第12-14页
 2 麦蚜危害机理研究第14-16页
   ·刺吸危害机理研究第14-15页
   ·蜜露危害机理研究第15页
   ·传播病毒研究第15-16页
 3 植物-麦蚜-天敌三级营养关系研究第16-21页
   ·小麦、蚜虫、天敌间的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第17-18页
   ·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研究第18-19页
   ·小麦-麦蚜-天敌三级营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第19-21页
 4 小麦蚜虫防治研究第21-25页
   ·麦蚜的生物防治第22-23页
   ·小麦抗蚜育种第23页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利用第23-25页
第二章 麦蚜种群的发生动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25-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田间调查第25页
   ·麦蚜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第25-26页
   ·天敌单位折算参照标准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麦蚜种群的亚群落结构及发生特点第26-27页
   ·天敌亚群落结构与发生特点第27-29页
   ·麦蚜与天敌复合种群消长动态第29-31页
   ·麦蚜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第3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多种群共存系统中各物种相互作用研究第32-49页
 第一节 多种群共存系统中各物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简介第32-38页
  1 多种群共存相互作用数学模型第32页
  2 多种群共存而相互作用的网络联系(5物种共存系统)(图1)第32页
  3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第32-38页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简介第32-34页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原理第34-38页
 第二节 几种捕食性天敌对禾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控制效果研究第38-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3种捕食性天敌对2种麦蚜种群的捕食模型第39-41页
   ·3种捕食性天敌对2种麦蚜捕食效果的模型检验第41-42页
   ·模型的主效应分析第42页
   ·各天敌密度最佳组合分析第42-4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四章 麦蚜蜜露模拟危害对小麦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第49-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供试小麦品种第49-50页
   ·试验方法第50页
   ·小麦产量测定第50页
   ·小麦品质测定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小麦不同生育期麦蚜蜜露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50-52页
   ·小麦不同生育期麦蚜蜜露危害对小麦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第52-5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5-57页
第五章 零下低温、土壤含水量对禾缢管蚜存活率的影响第57-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试验材料第57页
   ·试验设计第57-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零下低温对禾缢管蚜成若蚜存活率的影响第58-60页
   ·低温条件下土壤不同含水量对禾缢管蚜成若蚜存活率的影响第6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0-61页
第六章 雨水冲刷对麦蚜与天敌亚群落的影响第61-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3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致谢第73-74页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即将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义务和责任的经济分析
下一篇: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