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
| 1 绪论 | 第1-15页 | 
| 1.1 办公自动化系统概述 | 第8-9页 | 
| 1.2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 1.3 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不足 | 第11-12页 | 
| 1.4 基于工作流的协同OA系统的提出 | 第12-13页 |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构 | 第13-15页 | 
| 2 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第15-32页 | 
| 2.1 WEB技术概述 | 第15-19页 | 
| 2.1.1 Web运行模式 | 第15-17页 | 
| 2.1.2 Web协议 | 第17-18页 | 
| 2.1.3 Web工作机制 | 第18-19页 | 
| 2.2 工作流技术 | 第19-25页 | 
| 2.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2.2.2 工作流技术的作用 | 第20-21页 | 
| 2.2.3 工作流参考模型 | 第21-24页 | 
| 2.2.4 OA中工作流的主要实现方式 | 第24-25页 | 
| 2.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 第25-29页 | 
| 2.3.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概念 | 第25-26页 | 
| 2.3.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应用领域 | 第26-28页 | 
| 2.3.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 | 第28-29页 | 
| 2.4 网络安全技术 | 第29-32页 | 
| 2.4.1 网络安全的概念 | 第29-30页 | 
| 2.4.2 网络安全策略 | 第30页 | 
| 2.4.3 网络安全主要技术 | 第30-32页 | 
| 3 协同OA系统的工作流建模 | 第32-40页 | 
| 3.1 工作流模型概述 | 第32页 | 
| 3.2 过程模型分析 | 第32-37页 | 
| 3.2.1 活动网络图建模相关要素 | 第33-35页 | 
| 3.2.2 OA中基本的文档流转逻辑 | 第35-36页 | 
| 3.2.3 基于活动网络的OA工作流过程建模 | 第36-37页 | 
| 3.3 组织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 3.4 资源模型分析 | 第38-40页 | 
| 4 协同OA系统架构 | 第40-48页 | 
| 4.1 OA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40-42页 | 
| 4.2 项目背景 | 第42页 | 
| 4.3 系统目标界定 | 第42-43页 | 
| 4.4 系统层次结构 | 第43-45页 | 
| 4.5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 | 第45-46页 | 
| 4.6 系统的功能结构 | 第46-48页 | 
| 5 基于工作流的协同OA系统的实现 | 第48-57页 | 
| 5.1 公文系统工作流分析 | 第48页 | 
| 5.2 文档状态的形式化描述 | 第48-50页 | 
| 5.3 发文工作流中流程定义的实现 | 第50-53页 | 
| 5.3.1 数据库要素设计 | 第51-52页 | 
| 5.3.2 代码设计 | 第52-53页 | 
| 5.4 OA系统与其它系统接口的设计 | 第53-57页 | 
| 5.4.1 Notes数据库的特点 | 第53-54页 | 
| 5.4.2 利用DECS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 | 第54-57页 | 
| 6 协同OA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 第57-62页 | 
| 6.1 用户身份验证 | 第57-58页 | 
| 6.2 存取控制列表 | 第58-60页 | 
| 6.3 电子签名与信息加密 | 第60-61页 | 
| 6.4 锦铁OA系统的安全设置 | 第61-6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7.1 总结 | 第62-63页 | 
| 7.2 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