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特性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30页 |
·课题的提出和工程背景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混凝土腐蚀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混凝土腐蚀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提出与发展 | 第18-21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 | 第21-24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的腐蚀作用 | 第30-50页 |
·环境腐蚀介质在混凝土中的扩散 | 第31-36页 |
·介质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 | 第31-32页 |
·混凝土的渗透性 | 第32-33页 |
·腐蚀介质在混凝土中的扩散 | 第33-36页 |
·环境化学侵蚀对混凝土的破坏 | 第36-41页 |
·物理膨胀侵蚀 | 第36-37页 |
·化学膨胀侵蚀 | 第37-41页 |
·受腐蚀混凝土的体积膨胀机理 | 第41-43页 |
·侵蚀介质在混凝土中浓度的确定 | 第42页 |
·混凝土膨胀率的度量 | 第42-43页 |
·受腐蚀混凝土膨胀内应力的计算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物相测试技术与分析 | 第50-65页 |
·水泥混凝土现代主要测试技术 | 第50-51页 |
·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51-53页 |
·热重分析法 | 第51-5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52-53页 |
·试样制备 | 第53页 |
·实验方案 | 第53页 |
·热重及X-射线衍射样品制备 | 第53页 |
·SEM样品制备 | 第53页 |
·粉煤灰-水泥硬化浆体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3-63页 |
·热重分析 | 第53-56页 |
·水化产物的SEM观察 | 第56-59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9-61页 |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浆体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四章 高性能混凝土应力腐蚀特性研究 | 第65-100页 |
·试验用原材料、腐蚀介质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66-71页 |
·原材料 | 第66-69页 |
·腐蚀介质的种类及其浓度 | 第69-70页 |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70-71页 |
·应力腐蚀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方法 | 第71-74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71-72页 |
·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 第72-74页 |
·应力腐蚀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74-83页 |
·弯拉试验 | 第74-77页 |
·抗压强度 | 第77-79页 |
·质量损失 | 第79-80页 |
·应力腐蚀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80-83页 |
·应力腐蚀破坏影响因素研究 | 第83-94页 |
·应力水平对应力腐蚀结果的影响 | 第84-86页 |
·龄期对应力腐蚀结果的影响 | 第86-87页 |
·腐蚀介质对应力腐蚀结果的影响 | 第87-92页 |
·干湿循环对应力腐蚀结果的影响 | 第92-94页 |
·混凝土应力腐蚀机理初步探讨 | 第94-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混凝土腐蚀疲劳特性研究 | 第100-123页 |
·试验用原材料、环境介质及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 第100-103页 |
·试验用原材料 | 第100-102页 |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 第102-103页 |
·腐蚀疲劳试验方法 | 第103-105页 |
·高性能混凝土腐蚀疲劳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5-117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质 | 第105-107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腐蚀疲劳试验结果及评价指标 | 第107-110页 |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腐蚀疲劳特性的因素 | 第110-117页 |
·同腐蚀介质下的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 | 第117-119页 |
·基于腐蚀疲劳条件下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 第119-121页 |
·结构材料的疲劳特性 | 第119-120页 |
·腐蚀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 第120-121页 |
·小结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3页 |
第六章 荷载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机理 | 第123-148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硬化水泥浆体组成特征 | 第123-130页 |
·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硬化浆体组成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机理 | 第126-128页 |
·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特性的作用 | 第128-130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孔结构及过渡区结构 | 第130-139页 |
·混凝土的结构模型 | 第130-132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孔结构 | 第132-135页 |
·高性能混凝土的过渡区结构 | 第135-139页 |
·荷载作用下的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及腐蚀机理 | 第139-144页 |
·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及其评价 | 第139-143页 |
·荷载作用下的高性能混凝土腐蚀作用机理 | 第143-144页 |
·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主要结论 | 第148-150页 |
·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展望 | 第151-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