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 | 第1-15页 |
摘要(英文) | 第15-18页 |
前言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50页 |
·生长激素及其受体 | 第20-28页 |
·GH 的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GHR 的结构特点 | 第21-22页 |
·GH 与 GHBP 和 GHR 的相互关系 | 第22页 |
·GH 信号转导途径 | 第22-26页 |
·GH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第26-28页 |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 | 第28-40页 |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 第28-31页 |
·IGF-I 和 IGF-II 分子结构 | 第29页 |
·IGF 生物合成部位 | 第29页 |
·IGF 分泌调节 | 第29-31页 |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 | 第31-35页 |
·IGF-I 受体 | 第31-33页 |
·IGF-II 受体 | 第33-35页 |
·IGF 结合蛋白(IGF-IBP) | 第35-37页 |
·IGFs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第37-40页 |
·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40-43页 |
·bGH 基因 | 第40-41页 |
·bGHR 基因 | 第41页 |
·乳蛋白基因 | 第41-42页 |
·IGF-I 基因 | 第42-43页 |
·分子标记在牛育种中的应用 | 第43-50页 |
·资源家系 | 第43-44页 |
·主要的分子标记 | 第44-48页 |
·牛基因组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8页 |
·主效基因和 QTL 的定位 | 第48页 |
·亲缘关系的确定 | 第48-5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50-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4页 |
·实验动物样本来源 | 第51页 |
·实验数据的收集 | 第51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第52-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62页 |
·血样的采集 | 第54页 |
·血样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4页 |
·PCR 反应 | 第54-58页 |
·扩增产物的 PCR-RFLP 分析 | 第58页 |
·扩增产物的 PCR-SSCP 分析 | 第58-59页 |
·克隆测序 | 第59-62页 |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第62-6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I) | 第64-96页 |
·基因组 DNA 的检测 | 第65页 |
·GH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65-81页 |
·GH 基因第 3 内含子多态性检测 | 第65-68页 |
·GH 基因第 4 内含子多态性检测 | 第68-72页 |
·GH 基因第 5 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 第72-75页 |
·GH 基因第 3’端多态性检测 | 第75-78页 |
·GH 基因第 5’端多态性检测 | 第78-81页 |
·GHR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81-85页 |
·GHR 基因第 8 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 第81-82页 |
·GHR 基因第 9 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 第82-83页 |
·GHR 基因 5’端多态性检测 | 第83-84页 |
·GHR 基因第 3 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 第84-85页 |
·IGF-I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85-91页 |
·IGF-I 基因 5’端多态性检测 | 第85-87页 |
·IGF-I 基因第 2 外显子多态性 | 第87-89页 |
·IGF-I 基因第 5 外显子多态性 | 第89-90页 |
·IGF-I 基因第 5 内含子多态性 | 第90-91页 |
·IGF-IBP3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91-96页 |
·IGF-IBP3 基因第 2 外显子多态性 | 第91-94页 |
·IGF-IBP3 基因第 3 外显子多态性 | 第94-9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II) | 第96-116页 |
·基因多态位点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96-100页 |
·三个牛群体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 第96页 |
·Hardy-weinberg平衡的χ2 适合性检验 | 第96-98页 |
·基因型分布χ2 独立性检验 | 第98-99页 |
·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分析 | 第99-100页 |
·多态位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100-116页 |
·GH、IGF-I、IGF-IBP3 基因上多态位点的单标记分析 | 第100页 |
·多态位点的基因型组合对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 第100-105页 |
·鲁西牛群体内各多态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分析 | 第105-110页 |
·南阳牛群体内各多态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分析 | 第110-114页 |
·西门塔尔牛群体内各多态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分析 | 第114-11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6-126页 |
·讨 论 | 第117-123页 |
·采样以及 DNA 提取 | 第117页 |
·PCR-SSCP 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117-119页 |
·三个牛群体的遗传特征分析 | 第119-120页 |
·关于 GH 基因多态以及与牛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讨论 | 第120-121页 |
·位点基因型组合效应对牛生长发育性状影响的讨论 | 第121页 |
·南阳牛群体内各多态位点与不同生长期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 | 第121-123页 |
·结 论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附 件 | 第135-163页 |
作者简介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