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12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研究生教育 | 第12页 |
·产学研合作教育 | 第12-13页 |
·联合培养模式 | 第13页 |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第13-14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知识产业论 | 第14-15页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15页 |
·协同学理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证分析 | 第17-26页 |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以四所高校为例 | 第17-24页 |
·基地基本情况 | 第18页 |
·培养模式 | 第18-19页 |
·运行机制 | 第19页 |
·招生方式与培养目标 | 第19-21页 |
·导师队伍建设机制与管理方式 | 第21-22页 |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情况 | 第22-24页 |
·基地经费来源 | 第2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26-33页 |
·国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6-29页 |
·国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分类 | 第26页 |
·美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 第26-27页 |
·日本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 第27-28页 |
·德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 第28页 |
·美日德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的启示 | 第28-29页 |
·国内部分地区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经验与成就 | 第29-33页 |
·江苏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第29-30页 |
·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第30页 |
·北京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第30-31页 |
·国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优化方案及对策 | 第33-39页 |
·基地建设的内部保障 | 第33-35页 |
·基地选择的标准 | 第33页 |
·基地内部运行机制 | 第33-35页 |
·基地绩效评价体系 | 第35页 |
·基地外部环境的完善 | 第35-39页 |
·高校应扩大合作主体范围,提高主体的合作动力 | 第35-36页 |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为联合培养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 第36-37页 |
·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 第37-38页 |
·发展全过程合作,完善培养过程管理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表1:关于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若干问题的调查问卷 | 第43-46页 |
附表2:山东省第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