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页 |
一、 合同诈骗罪概述 | 第8-10页 |
二、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 | 第10-25页 |
(一) 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性质 | 第10-16页 |
(二) 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形式 | 第16-23页 |
(三) 关于利用劳务合同进行诈骗,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问题 | 第23-25页 |
三、 如何判定合同诈骗罪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25-37页 |
(一) 对“非法占有目的”含义的理解 | 第25-27页 |
(二) 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 | 第27-29页 |
(三) 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29-37页 |
1 、需要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 | 第30-34页 |
2 、关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过程中的司法推定 | 第34-37页 |
四、 合同诈骗单位犯罪的认定 | 第37-44页 |
(一) 哪些“单位”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 | 第37-39页 |
(二) 如何正确区分单位合同诈骗和个人合同诈骗 | 第39-40页 |
(三) 对单位利用合同诈骗的认定 | 第40-41页 |
(四) 对假借单位名义实施个人合同诈骗的认定 | 第41页 |
(五) 值得研究的几个特殊问题 | 第41-44页 |
五、 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44-55页 |
(一)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 | 第44-46页 |
1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相似之处 | 第44页 |
2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分 | 第44-46页 |
(二)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 | 第46-55页 |
1 、关于民事诈欺 | 第46-48页 |
2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的相同点 | 第48页 |
3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的区分 | 第48-52页 |
4 、实践中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2-53页 |
5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之间的转化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