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的视图插补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多视图几何的基本理论 | 第11-27页 |
2.1 单视图几何 | 第12-19页 |
2.1.1 计孔摄像机模型 | 第12-17页 |
2.1.2 摄像机矩阵的估计 | 第17-19页 |
2.2 两视图几何 | 第19-25页 |
2.2.1 基本矩阵 | 第19-20页 |
2.2.2 基本矩阵的性质 | 第20-22页 |
2.2.3 基本矩阵的估计 | 第22-24页 |
2.2.4 本质矩阵 | 第24-25页 |
2.3 Kruppa方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摄像机标定 | 第27-36页 |
3.1 离线摄像机标定 | 第28-29页 |
3.2 摄像机自标定 | 第29-32页 |
3.2.1 摄像机内参数估计 | 第29-30页 |
3.2.2 摄像机外参数估计 | 第30-32页 |
3.3 实验与分析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图像的视图插补技术 | 第36-50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基于图像的视图插补算法 | 第37-45页 |
4.2.1 建立源视图间的对应关系 | 第38-44页 |
4.2.1.1 图像矫正 | 第38-44页 |
4.2.1.2 建立对应 | 第44页 |
4.2.2 确定插补视图像素坐标及灰度值 | 第44-45页 |
4.3 实验与分析 | 第45-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对应点匹配 | 第50-60页 |
5.1 引言 | 第50-52页 |
5.2 常用的匹配方法 | 第52-54页 |
5.2.1 相关法 | 第52-53页 |
5.2.2 特征点匹配法 | 第53-54页 |
5.3 自动匹配算法 | 第54-56页 |
5.4 实验分析 | 第56-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导师与作者介绍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