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 1 微生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8-12页 |
|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内源激素蛋白基因(B. t. ) | 第8-12页 |
| 1.2 来源于微生物的其它抗虫基因 | 第12页 |
| 2 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12-17页 |
| 2.1 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 PI)基因 | 第12-15页 |
| 2.2 淀粉酶抑制剂基因 | 第15页 |
| 2.3 植物凝集素(Lectin Lec)基因 | 第15-17页 |
| 2.4 来源于植物的其它抗虫基因 | 第17页 |
| 3 其它来源的抗虫基因及其应用 | 第17-19页 |
| 3.1 蝎昆虫毒素 | 第18页 |
| 3.2 蜘蛛毒素 | 第18-19页 |
| 4 植物基因工程潜在的应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19-21页 |
| 4.1 昆虫的抗药性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 | 第19-20页 |
| 4.2 抗虫基因在植物体内的“沉默” | 第20页 |
| 4.3 对天敌等有益生物的影响 | 第20页 |
| 4.4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 | 第20-21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 1 材料 | 第22-24页 |
| 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 1.2 菌种和质粒 | 第22页 |
| 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2页 |
| 1.4 细菌培养基 | 第22页 |
| 1.5 质粒提取液: | 第22-23页 |
| 1.6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 | 第23页 |
| 1.7 植物总DNA提取液 | 第23-24页 |
| 2 方法 | 第24-32页 |
| 2.1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碱裂解法) | 第24-25页 |
| 2.2 质粒的酶切、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5-26页 |
| 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26页 |
| 2.4 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及质粒提取 | 第26-27页 |
| 2.5 花椰菜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 2.6 花椰菜外植体的遗传转化 | 第28页 |
| 2.7 植物总DNA的提取(CTAB法)(Kidwell et al. 1992) | 第28-29页 |
| 2.8 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 第29页 |
| 2.9 转基因植株的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检测(顾红雅等,1994;赵微平,1996)。 | 第29-31页 |
| 2.10 转基因植株的初步抗虫检测(钟仲贤等,2000) | 第31-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 1 甘蓝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2页 |
| 1.1 植体分化能力的比较 | 第32页 |
| 1.2 激素对花椰菜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 第32页 |
| 2 花椰菜外植体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32-34页 |
| 2.1 卡那霉素(Kan)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2 预培养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3 感菌时间、菌液浓度及共培养时间对芽分化的影响 | 第34页 |
| 3 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34-35页 |
| 4 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35-38页 |
| 4.1 PCR扩增 | 第35页 |
| 4.2 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35-36页 |
| 4.3 初步抗虫试验 | 第36-38页 |
| 讨论 | 第38-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2页 |
| 英文缩写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图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