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民主党派及其活动论文

民主党派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及其动因分析

一、 民主党派的历史性选择第1-32页
 (一) 从坚持中间立场的资产阶级政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党第7-22页
  1 、 从战后到建国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第7-14页
  2 、 民主党派转变前后的比较分析第14-22页
 (二) 从阶级联盟性质的新民主主义政党到政治联盟性质的社会主义政党第22-32页
  1 、 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第22-28页
  2 、 民主党派转变前后的比较分析第28-32页
二、 民主党派转变的必然性分析第32-48页
 (一) 民主党派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第33-37页
  1 、 俄国多党合作的实践为中国民主党派的转变提供了参考系第33-34页
  2 、 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是民主党派转变的历史基础第34-37页
 (二) 民主党派的内因分析第37-43页
  1 、 民主党派及其阶级基础是革命的、进步的第37-39页
  2 、 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具有模糊性、不明晰性第39-41页
  3 、 民主党派“第三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为其转变留下空间第41-42页
  4 、 民主党派走过的历史道路,反映出其政治倾向是进步的、发展的第42-43页
 (三)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转变的政治影响力第43-48页
  1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力量第44-46页
  2 、 尊重并保护民主党派的利益第46-48页
三、 民主党派两次历史性转变的现实思考第48-65页
 (一) 民主党派必须注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第49-57页
  1 、 增强政党意识,树立政党观念第49-52页
  2 、 提高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第52-56页
  3 、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第56-57页
 (二) 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第57-65页
  1 、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第57-60页
  2 、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60-62页
  3 、 加强政党现代化建设第62-65页
注释第65-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槲皮素对苹果果实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下一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