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与检验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1章 导论第13-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研究目标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17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7-19页
第2章 文献回顾第19-23页
   ·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进展第19-21页
   ·关于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第21-23页
第3章 相关理论述评第23-42页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第23-32页
     ·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理论第23-25页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第25-26页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第26-27页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第27-28页
     ·倒“U”型假说第28-30页
     ·对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评析第30-32页
   ·经济增长收敛假说第32-42页
     ·经济增长收敛的基本假说第32-33页
     ·经济增长收敛的检验第33-36页
     ·经济增长收敛假说的理论基础第36-37页
     ·经济增长收敛的统计论争第37-40页
     ·对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论争的评析第40-42页
第4章 区域经济差异测算的方法第42-58页
   ·相关概念第42-48页
     ·区域第42-44页
     ·对本文所研究区域的界定第44-45页
     ·区域经济第45-46页
     ·差异、不平等、非均衡(不平衡)第46-47页
     ·区域经济差异第47-48页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及其比较第48-53页
     ·测算指标第48页
     ·测算方法第48-53页
   ·区域差异的因素分解法第53-56页
     ·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第53-54页
     ·加权变异系数的分解方法第54-56页
     ·锡尔系数的分解方法第56页
   ·本文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第56-58页
第5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迁第58-91页
   ·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第58-64页
     ·江苏省概况第58-60页
     ·江苏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地位第60-61页
     ·江苏省GDP总量变化特征第61页
     ·江苏省人均GDP变化特征第61-62页
     ·江苏省区域发展总体特征第62-64页
   ·区域人均GDP差异的考察第64-77页
     ·三大区域人均GDP差异的演变第68-69页
     ·13区域人均GDP差异的演变第69-70页
     ·64县市人均GDP差异的演变第70-71页
     ·不同层次区域人均GDP差异的比较第71-72页
     ·不同价格体系下人均GDP区域差异的比较第72-77页
   ·区域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第77-88页
     ·农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的演变第77-81页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第81-85页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第85-88页
   ·“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的检验第88-89页
   ·威廉姆逊倒“U”型假说的检验第89-91页
第6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分解第91-104页
   ·人均GDP差异的分解第91-97页
     ·按三次产业进行分解第91-95页
     ·按区域进行分解第95-97页
   ·人均收入差异的分解第97-102页
     ·按区域进行分解第97-100页
     ·按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间进行分解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7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性第104-113页
   ·σ-收敛检验第104-106页
     ·人均GDP的σ-收敛检验第104页
     ·人均收入的σ-收敛检验第104-106页
   ·β-收敛检验第106-110页
     ·江苏省13区域人均GDP的β-收敛检验第106-109页
     ·江苏省64县市人均GDP的β-收敛检验第109-110页
   ·俱乐部收敛检验第110-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8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第113-127页
   ·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因素分析第113-123页
     ·分析框架第113-116页
     ·因素分析第116-123页
   ·俱乐部收敛因素的计量检验第123-126页
     ·模型第123-125页
     ·结果与讨论第125-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27-132页
   ·全文总结第127-129页
   ·政策建议第129-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关口电表数据库的线损计算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