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治世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导论 | 第15-21页 |
上篇 道教治世思想的形成及其结构 | 第21-101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治世模式的选择 | 第21-59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治世模式的分殊 | 第21-38页 |
第二节 秦汉法、道、儒治世思想的历史递嬗 | 第38-45页 |
第三节 道教对传统治世模式的整合与超越 | 第45-59页 |
第二章 道教信仰的治世结构 | 第59-101页 |
第一节 以道治世佐国扶命 | 第60-68页 |
第二节 道教信仰的功能 | 第68-85页 |
第三节 神仙信仰结构对人间治世权力结构的虚拟 | 第85-91页 |
第四节 道教仪式的治世功能 | 第91-101页 |
下篇 道教的治世思想及其历史透视 | 第101-216页 |
第三章 无为而治——道教的治世内核 | 第101-142页 |
第一节 “无为而治”的思想逻辑历程 | 第101-123页 |
第二节 无为而治的中心内容 | 第123-131页 |
第三节 无为而治的历史范例 | 第131-142页 |
第四章 贵柔、不争——道教治世谋略 | 第142-168页 |
第一节 “贵柔”、“不争”的内容 | 第142-148页 |
第二节 “贵柔”、“不争”的治世谋略 | 第148-158页 |
第三节 “贵柔”、“不争”谋略的应用 | 第158-168页 |
第五章 “太平”——道教治世要旨 | 第168-196页 |
第一节 《太平经》与“太平”思想的形成 | 第168-175页 |
第二节 《太平经》治世思想的重要内容 | 第175-186页 |
第三节 《太平经》与黄巾起义 | 第186-196页 |
第六章 贵生——道教治世的思想基点 | 第196-216页 |
第一节 道教“贵生”观与长生信仰 | 第196-201页 |
第二节 道教的生态伦理 | 第201-207页 |
第三节 道教“贵生”治世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 第207-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0页 |
致谢 | 第220-2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22-22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