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3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聚合物胶束 | 第11-23页 |
·聚合物胶束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带有可调通道复合聚合物胶束的定义及其应用 | 第12-15页 |
·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定义及其制备 | 第15-23页 |
·纳米胶囊 | 第23-27页 |
·纳米胶囊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23页 |
·纳米胶囊的制备 | 第23-24页 |
·壳交联纳米胶囊的制备 | 第24-27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壳交联纳米胶囊的研究意义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b-聚苯乙烯(PDMAEMA-b-PS)壳交联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52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0-32页 |
·实验内容 | 第32-34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4-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的合成讨论 | 第36-37页 |
·DMP 和 BAEDS 的结构表征 | 第37页 |
·样品的核磁表征 | 第37-39页 |
·样品的红外表征 | 第39页 |
·样品的热重分析 | 第39-41页 |
·样品的粒径分析 | 第41页 |
·样品的 FE-SEM 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EDS) | 第41-42页 |
·样品的 TEM 表征 | 第42-43页 |
·样品的紫外表征 | 第43-44页 |
·样品的荧光光谱表征 | 第44-45页 |
·样品的荧光照片 | 第45-46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0.1 的分裂现象 | 第46-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PDMAEMA-b-PMAA)壳交联纳米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 第52-68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2-54页 |
·实验内容 | 第54-5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壳交联纳米胶囊的合成讨论 | 第56-57页 |
·样品的核磁表征 | 第57-58页 |
·样品的 SEC 表征 | 第58-59页 |
·样品的红外表征 | 第59页 |
·样品的热重分析 | 第59-60页 |
·样品的粒径分析 | 第60-61页 |
·纳米胶囊的 TEM 表征 | 第61-62页 |
·包裹有 NaCl 纳米胶囊的粒径分析 | 第62页 |
·包裹有 NaCl 纳米胶囊的 TEM 表征,区域电子衍射(SAD)和元素分析(EDS)53 | 第62-65页 |
·二硫苏糖醇降解壳交联纳米胶囊 | 第65-66页 |
·反相细乳液 RAFT 聚合制备壳交联纳米胶囊的机理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无乳化剂乳液 RAFT 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 -b-聚苯乙烯(PDMAEMA-b-PS)壳交联纳米粒子与表征 | 第68-85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3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8-70页 |
·实验内容 | 第70-72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72-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的合成讨论 | 第73-74页 |
·样品的核磁表征 | 第74-75页 |
·样品的 SEC 表征 | 第75页 |
·样品的红外表征 | 第75-76页 |
·样品的热重分析 | 第76-77页 |
·样品的粒径分析 | 第77-78页 |
·样品的 FE-SEM 形貌表征 | 第78页 |
·样品的 TEM 表征 | 第78-79页 |
·二硫苏糖醇降解壳交联纳米粒子 | 第79-80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吲哚美辛的粒径分析 | 第80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吲哚美辛的 TEM 表征 | 第80-81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吲哚美辛的药物可控释放 | 第81-83页 |
·壳交联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3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