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及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引言第12-20页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与危害第12页
   ·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技术研究第12-14页
     ·病情预测预报第12-13页
     ·农业防治第13页
     ·生物防治第13页
     ·化学防治第13-14页
   ·早疫病菌抗药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抗性发生及机制研究第15-16页
   ·对吡咯类杀菌剂抗性发生及机制研究第16-17页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第17-18页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治理第18-1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0-21页
   ·供试菌株第20页
   ·供试马铃薯品种第20页
   ·供试培养基第20页
   ·供试药剂第20页
   ·供试试剂第20页
   ·供试仪器第20-21页
3 试验方法第21-26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1-22页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第21页
     ·致病性测定第21页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第21页
     ·病原菌rDNA-ITS 的扩增与序列分析第21-22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测定第22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抗性突变体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2-24页
     ·紫外线诱变获得抗异菌脲的突变体第22页
     ·药剂驯化获得抗异菌脲的突变体第22页
     ·紫外线诱变获得抗咯菌腈的突变体第22-23页
     ·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测定第23页
     ·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敏感菌株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测定第23页
     ·抗性突变体遗传稳定性测定第23页
     ·致病力测定第23页
     ·交互抗性测定第23页
     ·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敏感菌株对NaCl 渗透压敏感性测定第23-24页
     ·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敏感菌株菌丝的细胞膜透性测定第24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第24-26页
     ·基因DNA 的提取第24页
     ·引物设计第24-25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成像第25页
     ·测序及分析第25-2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6-46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鉴定第26-28页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第26页
     ·病原菌致病性第26页
     ·病原菌形态特征第26-27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rDNA ITS 的PCR 扩增和序列分析第27-28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及敏感基线第28-30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及敏感基线第28-29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及敏感基线第29-30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 A. alternata) 对异菌脲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 特性第30-34页
     ·抗性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对异菌脲的抗性水平第30页
     ·抗性遗传稳定性第30-31页
     ·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敏感菌株生物学特性第31页
     ·交互抗性第31-32页
     ·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敏感菌株对NaCl 渗透压的敏感性第32-33页
     ·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敏感菌株菌丝的细胞膜透性第33-34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 A. alternata) 对咯菌腈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第34-37页
     ·抗性突变体的获得及抗性水平第34页
     ·抗性遗传稳定性第34页
     ·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敏感菌株生物学特性第34-35页
     ·交互抗性第35-36页
     ·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敏感菌株对NaCl 渗透压的敏感性第36-37页
     ·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敏感菌株细胞膜透性第37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第37-46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的抗性分子机制第37-41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第41-46页
5 讨论第46-49页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鉴定第46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敏感性第46-47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第47页
   ·马铃薯早疫病菌(A. alternata)对异菌脲和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第47-49页
6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附录第57-58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甜菜夜蛾肠粘蛋白SeⅡM8生化特性及RNAi沉默基因分析
下一篇:几类杀虫剂对麦长管蚜和绿盲蝽的温度系数及温度对主要代谢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