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一、 语文学习兴趣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二、 语文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 第8-11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8-9页 |
1 、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 第8页 |
2 、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 | 第8页 |
3 、 格式塔理论与兴趣 | 第8-9页 |
4 、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 第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1 、 深化语文教改的必然要求 | 第9-10页 |
2 、 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本论 | 第11-28页 |
一、 语文学习兴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11-13页 |
(一) 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 第11-12页 |
(二) 对人文教育的忽略与漠视,导致语文教学兴味索然 | 第12-13页 |
二、 激发学习兴趣的对策与方法 | 第13-28页 |
(一) 利用顿悟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 第13-14页 |
1 、 “顿悟”的理论简介 | 第13-14页 |
2 、 使学生在顿悟中增强学习兴趣 | 第14页 |
(二) 教学中适当增加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的兴趣持久 | 第14-15页 |
(三) 提供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 第15-17页 |
(四) 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师生间的心理相容 | 第17-19页 |
1 、 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 | 第17-18页 |
2 、 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第18-19页 |
(五) 教学形式多样,大胆地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 | 第19-23页 |
1 、 从比较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 第20-21页 |
2 、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 第21页 |
3 、 适当开设欣赏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21-22页 |
4 、 将课堂教学移向教室外,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环境 | 第22页 |
5 、 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 第22页 |
6 、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直观性 | 第22-23页 |
(六) 注重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增强审美情趣 | 第23-24页 |
1 、 运用“距离”美学原理,引领学生步入审美殿堂 | 第23页 |
2 、 教学中突出文章的审美性、人文性、艺术性 | 第23-24页 |
(七) 在教学中适时采用模糊艺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第24-26页 |
1 、 “模糊”概念 | 第24页 |
2 、 在教学中利用“模糊艺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第24-25页 |
3 、 提供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享受学习的乐趣 | 第25-26页 |
(八) 实施赏识教育,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28-31页 |
一、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二、 本项研究需要深入解决的相关问题 | 第29-31页 |
附录 语文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第31-34页 |
注释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