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开发的分析与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论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10-11页 |
1.2.1 总体思路 | 第10-11页 |
1.2.2 内容结构 | 第11页 |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2章 产品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2.1 产品开发的基础理论 | 第13-17页 |
2.1.1 产品开发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产品开发的作用 | 第13-14页 |
2.1.3 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2.1.4 产品开发的模式 | 第16-17页 |
2.2 产品开发的测度和指标 | 第17-19页 |
2.2.1 产品开发的调查与测度 | 第17页 |
2.2.2 产品开发的指标 | 第17-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企业产品开发的基本状况 | 第20-51页 |
3.1 新产品开发的产出效益概况 | 第20-33页 |
3.1.1 新产品开发产出效益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3.1.2 主要城市产品开发成效概况 | 第23-28页 |
3.1.3 主要行业新产品开发成效概况 | 第28-33页 |
3.2 新产品开发的投入 | 第33-44页 |
3.2.1 新产品开发投入总的发展趋势 | 第33-39页 |
3.2.2 主要城市新产品开发投入概况 | 第39-43页 |
3.2.3 主要行业新产品开发投入概况 | 第43-44页 |
3.3 新产品开发组织体系 | 第44-47页 |
3.3.1 大中型工业企业内部产品开发的组织 | 第44-46页 |
3.3.2 推动全省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建设 | 第46-47页 |
3.4 目前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实证评价 | 第51-73页 |
4.1 指标体系的原则、结构与含义 | 第51-61页 |
4.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4.1.2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52页 |
4.1.3 各级指标的含义 | 第52-61页 |
4.2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方法与权重的确定 | 第61-64页 |
4.2.1 产品开发的评价方法 | 第61页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64页 |
4.3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 第64-66页 |
4.3.1 基础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64-65页 |
4.3.2 各层指标的计算公式 | 第65-66页 |
4.4 企业产品开发的实力及效绩 | 第66-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企业产品开发的若干成功模式 | 第73-95页 |
5.1 二次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 第73-77页 |
5.2 产学研联合的产品开发模式 | 第77-79页 |
5.3 技术领先的产品开发模式 | 第79-82页 |
5.4 创造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模式 | 第82-84页 |
5.5 以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开发的模式 | 第84-86页 |
5.6 以机制创新促进产品开发的模式 | 第86-90页 |
5.7 依托优化资本组合推动产品开发的模式 | 第90-92页 |
5.8 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的开发模式 | 第92-94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推进企业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95-103页 |
6.1 对策和建议 | 第95-102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个人简历 | 第108-109页 |
附表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