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振动理论论文--结构振动论文

动力接触问题分析的参变量变分原理及有限元方法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目次第5-7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动力接触问题的工程背景第7-12页
  1.1.1 结构的动力响应问题第7-9页
  1.1.2 接触力学发展简介第9-12页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2 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参数二次规划方法第13-24页
 2.1 参变量变分原理的基本思想第13-14页
 2.2 弹塑性分析的参变量变分原理第14-18页
  2.2.1 塑性增量理论第14-15页
  2.2.2 弹塑性力学边值问题方程第15-17页
  2.2.3 弹塑性分析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第17-18页
 2.3 弹塑性分析的参数二次规划方法第18-24页
  2.3.1 屈服条件有限元离散化第18-19页
  2.3.2 系统总势能分区第19-20页
  2.3.3 参数二次规划法解第20-24页
3 基于参数二次规划方法与Newmark方法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第24-33页
 3.1 动力弹塑性问题的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参数二次规划方法第24-27页
 3.2 基于参数二次规划方法与Newmark方法的动力弹塑性问题分析第27-28页
 3.3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动力软化问题的参数二次规划法第28-30页
 3.4 数值算例第30-33页
4 平面弹性接触问题的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第33-40页
 4.1 接触问题的描述第33-35页
 4.2 平面弹性接触本构模型第35-38页
 4.3 平面弹性接触问题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第38-40页
5 基于参数二次规划方法与Newmark方法的动力接触问题分析第40-54页
 5.1 平面弹性接触问题参数二次规划法第40-43页
 5.2 有限元分析平面点接触单元第43-46页
 5.3 动力弹性接触问题分析第46页
 5.4 动力弹塑性接触问题分析第46-54页
  5.4.1 接触增量理论公式第46-50页
  5.4.2 动力弹塑性接触问题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第50-51页
  5.4.3 动力弹塑性接触问题参数二次规划法第51-53页
  5.4.4 基于参数二次规划方法与Newmark方法的动力弹塑性接触问题分析第53-54页
6 数值算例第54-59页
 6.1 一维动力接触算例第54-56页
 6.2 二维动力接触算例第56-5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唯物史观在当代应用的新突破
下一篇: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开发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