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9页 |
1.2 膜的分类 | 第9-10页 |
1.3 炭膜 | 第10-16页 |
1.3.1 炭膜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2 炭膜的性能 | 第14-16页 |
1.4 制备炭膜的原料 | 第16页 |
1.5 炭膜的制备工艺 | 第16-19页 |
1.5.1 涂覆 | 第17页 |
1.5.2 炭化 | 第17-18页 |
1.5.3 孔径调节 | 第18-19页 |
1.6 炭膜的分离机理 | 第19-21页 |
1.6.1 努森扩散 | 第19-20页 |
1.6.2 表面扩散 | 第20页 |
1.6.3 毛细管冷凝 | 第20页 |
1.6.4 分子筛分 | 第20-21页 |
1.7 炭膜的应用 | 第21-22页 |
1.7.1 空气中O_2/N_2的分离 | 第21页 |
1.7.2 天然气中CO_2的脱除 | 第21-22页 |
1.7.3 CO_2/N_2的分离 | 第22页 |
1.7.4 低碳烃类气体的分离 | 第22页 |
1.7.5 H_2的回收 | 第22页 |
1.8 炭膜的表征 | 第22-24页 |
1.8.1 孔径及孔径分布的测定 | 第22-23页 |
1.8.2 气体渗透系数、分离系数及分离能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1.9 本文工作 | 第24-25页 |
2 实验方法与实验装置 | 第25-31页 |
2.1 原料与试剂 | 第25页 |
2.2 热塑性酚醛树脂的预固化及粉碎 | 第25-26页 |
2.3 酚醛树脂基原料管的制备及炭化 | 第26页 |
2.4 炭膜支撑体的表征 | 第26-29页 |
2.4.1 炭膜支撑体的孔径分布、平均孔径的测定 | 第26-28页 |
2.4.2 炭膜支撑体的孔隙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2.5 其它测试手段 | 第29-31页 |
3 酚醛树脂基炭膜支撑体的制备 | 第31-43页 |
3.1 六次甲基四胺含量对炭膜支撑体的孔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1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3.2 原料不同粒度对炭膜支撑体的孔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3.3 炭化条件对炭膜支撑体的孔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35-40页 |
3.3.1 炭化恒温时间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2 炭化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保护气流速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炭膜支撑体的扫描电镜图 | 第40-42页 |
3.5 结论 | 第42-43页 |
4 酚醛树脂基炭膜支撑体形成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43-59页 |
4.1 热塑性酚醛树脂的固化机理探讨 | 第43-49页 |
4.1.1 酚醛树脂和六次甲基四胺简介 | 第43-45页 |
4.1.2 实验部分 | 第45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4.1.3.1 热失重分析 | 第45-47页 |
4.1.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9页 |
4.2 酚醛树脂基原料管的炭化机理探讨 | 第49-57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4.2.2.1 热失重分析 | 第50-54页 |
4.2.2.2 气相色谱分析 | 第54-55页 |
4.2.2.3 红外光谱测试 | 第55-56页 |
4.2.2.4 元素分析 | 第56-57页 |
4.3 结论 | 第57-59页 |
5 总结论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59-61页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2 本论文的新意 | 第60页 |
5.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酚醛树脂原料的粒度分布测试原始数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