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 | 第10-14页 |
·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0-11页 |
·植物保护酶系受到逆境条件的影响 | 第11-14页 |
·非农药的逆境条件 | 第12-14页 |
·农药作为逆境条件对植株体内保护酶系的影响 | 第14页 |
·逆境对昆虫解毒酶系、保护酶系的影响 | 第14-17页 |
·农作物品种与昆虫解毒酶系、保护酶系 | 第15-16页 |
·农药直接处理昆虫后对昆虫解毒酶、保护酶系的影响 | 第16-17页 |
·逆境对水稻体内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及间接对取食水稻的褐飞虱的影响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材料 | 第19页 |
·药剂 | 第19页 |
·水稻品种 | 第19页 |
·褐飞虱虫源 | 第19页 |
·测定方法 | 第19-24页 |
·褐飞虱取食水稻后的致害 | 第19-20页 |
·多次施药处理对水稻受害程度的影响 | 第20页 |
·农药处理对水稻不同品种叶鞘部位SOD活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水稻苗的培育 | 第20-21页 |
·水稻体SOD酶源获取 | 第21页 |
·水稻体内SOD活力的测定 | 第21页 |
·除草剂处理的水稻植株体内蔗糖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水稻叶鞘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植株氨基酸的测定 | 第21-22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2页 |
·褐飞虱取食农药处理后的水稻的蜜露排泄量 | 第22页 |
·褐飞虱取食农药处理后的水稻的繁殖倍数 | 第22页 |
·褐飞虱体内酶活的测定 | 第22-23页 |
·褐飞虱的饲养 | 第22页 |
·褐飞虱体内酶源的获取 | 第22-23页 |
·褐飞虱代谢酶、保护酶活力的的测定 | 第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24-41页 |
·农药处理后对水稻抗虫性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一次除草剂处理对水稻受害程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多次使用农药后对水稻受害程度的影响 | 第25-27页 |
·农药处理后对水稻不同品种SOD、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27-37页 |
·除草剂处理后对不同水稻品种SOD活力的影响 | 第27-32页 |
·除草剂对秀水63 SOD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除草剂处理后对IR36SOD活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除草剂处理后对IR26SOD活力的影响 | 第29-32页 |
·二次用药后对水稻SOD活力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井冈霉素和杀虫双处理后对秀水63SOD活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杀虫剂处理后对IR36SOD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用药后植株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 第34-36页 |
·一次用药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 第34-35页 |
·二次用药后秀水63植株体内一些游离氨基酸的变动情况 | 第35-36页 |
·除草剂处理后对水稻植株体内蔗糖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农药处理后的水稻对褐飞虱取食繁殖、体内代谢酶、保护酶系的影响 | 第37-41页 |
·褐飞虱取食农药处理后的水稻后蜜露排泄量 | 第37-38页 |
·褐飞虱取食农药处理后的水稻的繁殖量 | 第38页 |
·褐飞虱取食农药处理后的水稻其体内代谢酶的变化 | 第38-39页 |
·保护酶系的测定 | 第39-41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1-46页 |
·农药对水稻品种抗虫性的影响 | 第41页 |
·农药与水稻的SOD | 第41-43页 |
·叶鞘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水稻抗性 | 第43页 |
·褐飞虱体内酶系的变化 | 第43-44页 |
·农药在IPM中的地位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