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河上游金矿开发环境地球化学及其生态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2-1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 | 第19-24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9-20页 |
·区域地质与矿产 | 第20页 |
·区域岩石微量元素含量 | 第20-24页 |
第三章 金矿床环境地球化学 | 第24-75页 |
·金矿化类型与矿物组成 | 第24页 |
·金矿石微量元素特征 | 第24-26页 |
·金矿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 第26-38页 |
·金矿石中微量元素的统计分析特征 | 第26-30页 |
·矿化围岩和尾矿的顺序提取实验研究 | 第30-38页 |
·元素赋存状态的讨论 | 第38-46页 |
·As的赋存状态 | 第38-40页 |
·Hg的赋存状态 | 第40-41页 |
·Cu的赋存状态 | 第41-43页 |
·Pb的赋存状态 | 第43页 |
·Zn的赋存状态 | 第43-44页 |
·Cd的赋存状态 | 第44-45页 |
·Cr的赋存状态 | 第45-46页 |
·金矿采矿废料的酸化潜力 | 第46-49页 |
·采矿废料的酸化潜力实验 | 第47-49页 |
·柱淋滤实验 | 第49-61页 |
·淋滤方法 | 第49页 |
·淋滤结果与讨论 | 第49页 |
·元素的淋滤行为 | 第49-61页 |
·金矿床表生环境地球化学 | 第61-75页 |
·尾矿和废岩的矿物学特征 | 第62-63页 |
·硫化物的氧化和AMD/ARD产生 | 第63-70页 |
·重金属元素的表生活动性 | 第70-75页 |
第四章 土壤生态环境地球化学 | 第75-124页 |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76-77页 |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77-81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7页 |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77-81页 |
·土壤植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81-83页 |
·土壤——植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 | 第83-104页 |
·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第83-104页 |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 | 第104-109页 |
·土壤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特征 | 第104页 |
·土壤微生物生态与重金属元素 | 第104-109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 | 第109-111页 |
·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109-110页 |
·区域地质研究和污染源调查 | 第110-111页 |
·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活动性 | 第111-122页 |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行为 | 第111-115页 |
·土壤重金属的生态迁移 | 第115-117页 |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向下迁移 | 第117-122页 |
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五章 水环境地球化学 | 第124-148页 |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124页 |
·碧流河上游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 | 第124-130页 |
·河流水系沉积物评价 | 第130-132页 |
·结果讨论 | 第132-134页 |
·研究区地下水特征 | 第134-135页 |
·水环境地球化学讨论 | 第135-146页 |
·水环境的成因 | 第135-140页 |
·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 第140-146页 |
小结 | 第146-1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48-152页 |
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建议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3页 |
作者读博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63-164页 |
作者简介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