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一、 现代法律意识应当是科学的、历史的、大众的 | 第6-12页 |
(一) “现代法律意识”的概念分析 | 第7-9页 |
(二) 推进法治国家进程的关键是塑造民众的现代法律意识 | 第9-12页 |
二、 现代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冲突 | 第12-18页 |
三、 现代法律意识的构成模式 | 第18-24页 |
四、 构建现代法律意识的条件与动力 | 第24-35页 |
(一) 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培养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 | 第25-27页 |
(二) 政治制度民主化是培养现代法律意识的精神动力 | 第27-30页 |
(三) 意识领域思想解放为培养现代法律意识奠定思想基础 | 第30-32页 |
(四) 外域法律文化的强大冲击,是现代法律观念形成的重要动因 | 第32-35页 |
五、 培育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与思考 | 第35-52页 |
(一) 立法过程是培养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资源 | 第35-40页 |
思考之一:立法必须具有内在的权威性 | 第37-39页 |
思考之二:当务之急是提高人民代表的法律素质 | 第39-40页 |
(二) 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是培育现代法律意识的主渠道 | 第40-47页 |
思考之三:培育现代法律意识应当坚持以政府推进的方式 | 第42-44页 |
思考之四:普法教育要真正体现法治的精髓,重视法治观念与情感的培养 | 第44-45页 |
思考之五:重新审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 | 第45-47页 |
思考之六: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必须创新 | 第47页 |
(三) 关注亿万民众在法治实践中的实际体验 | 第47-52页 |
思考之七:必须垫高进入司法执法队伍的门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