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第一章 高强、高模、高尺寸稳定性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及本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2-40页
 1.1 开展高强、高模、高尺寸稳定性聚酰亚胺研究和开发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12-14页
 1.2 高强、高模、高尺寸稳定性、高耐热性和可加工性之间的矛盾第14页
 1.3 前人的改性工作及其局限性第14-24页
  1.3.1 嵌段共聚或引入柔性链结构第14-16页
  1.3.2 引入大的侧基或功能性侧链第16-17页
  1.3.3 引入扭曲或圈形的非平面结构第17-18页
  1.3.4 有机一无机杂化增强第18-19页
  1.3.5 热致液晶对聚酰亚胺的增强作用第19-22页
   (1) 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原位复合自增强作用第19-21页
   (2) 热致液晶对聚酰亚胺的增强作用第21-22页
  1.3.6 前人研究工作的局限性第22-24页
 1.4 分子组装、侧链液晶增强聚酰亚胺新概念的提出第24页
 1.5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分子工程研究第24-33页
  1.5.1 侧链液晶聚合物(SLCP)的化学结构和分子要求第25-27页
  1.5.2 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主链、液晶基元间的相互作用第27-33页
 1.6 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第33-37页
  1.6.1 加成聚合第33页
  1.6.2 缩合聚合第33-34页
  1.6.3 开环聚合第34页
  1.6.4 大分子反应引入液晶基元第34-37页
 1.7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第37-38页
 1.8 本论文工作的创新性第38-40页
第二章 大分子反应合成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研究第40-74页
 2.1 引言第40-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53页
  2.2.1 主要原材料第44-45页
  2.2.2 性能测试第45页
  2.2.3 单官能度环氧联苯液晶化合物(MEC)的合成第45-46页
  2.2.4 含环氧端基芳酯液晶化合物的合成第46-47页
  2.2.5 含活性羟侧基二胺的合成第47-48页
  2.2.6 含羟侧基聚酰亚胺的合成第48-50页
  2.2.7 大分子反应制备含液晶基元侧链的聚酰亚胺第50-52页
  2.2.8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模型化合物的合成第52-5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3-72页
  2.3.1 单官能度环氧联苯液晶化合物(MEC)的结构表征第53页
  2.3.2 单官能度芳酯液晶化合物(MEAE)的结构表征第53-55页
  2.3.3 含活性羟侧基的芳族二元胺的组成分析及结构表征第55-60页
  2.3.4 含活性羟侧基聚酰亚胺的结构表征第60-64页
   (1) 含羟侧基聚酰亚胺的FTIR图谱分析第60-62页
   (2) 化学酰亚胺化过程中温度对羟侧基活性的影响第62-64页
  2.3.5 大分子反应一环氧基和羟基反应的理论基础第64-67页
  2.3.6 大分子反应程度的确定第67-69页
  2.3.7 高温下残余羟基和环氧基的反应第69-72页
 2.4 小结第72-73页
 英文摘要第73-74页
第三章 含液晶基元侧链二胺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研究第74-95页
 3.1 引言第74-76页
 3.2 实验部分第76-80页
  3.2.1 3,5-二氨基苯甲酸-4’-联苯酯的合成与表征第77-78页
   (1) 3,5-二硝基苯甲酸-4’-联苯酯的制备第77-78页
   (2) 3,5-二氨基苯甲酸-4’-联苯酯的合成第78页
  3.2.2 含联苯液晶基元侧链聚酰亚胺的合成第78-79页
  3.2.3 组合型液晶聚酰亚胺的合成第79-80页
  3.2.4 结构表征第8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0-93页
  3.3.1 含侧链液晶基元二硝基化合物的组成分析和结构表征第80-81页
  3.3.2 二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第81-83页
  3.3.3 3,5-二氨基苯甲酸-4’-联苯酯的组成分析和结构表征第83-86页
  3.3.4 含液晶基元侧链聚酰亚胺的表征第86-90页
  3.3.5 影响聚酰胺酸(PAA)分子量的因素及聚酰胺酸分子量的控制第90-93页
   (1) 二胺的反应活性第90-91页
   (2) 投料方式第91-93页
 3.4 小结第93-94页
 英文摘要第94-95页
第四章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液晶性及表征第95-138页
 4.1 实验部份第96-9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97-136页
  4.2.1 主链的刚性对侧链液晶聚酰亚胺液晶相形成的影响第97-100页
  4.2.2 侧基的类型和结构对侧链液晶聚酰亚胺液晶性影响的理论分析第100-104页
  4.2.3 单官能度环氧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及表征第104-109页
   (1) 单官能度环氧联苯液晶化合物液晶行为及表征第104-106页
   (2) 单官能度环氧芳酯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及表征第106-109页
  4.2.4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相态织构第109-120页
   (1) 含柔性间隔基的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晶相织构第109-112页
   (2) 联苯液晶基元直接悬挂于聚酰亚胺主链上的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掖晶态织构第112-116页
   (3) 组合型液晶聚酰亚胺的晶相织构第116-120页
  4.2.5 侧链液晶基元的含量对聚酰亚胺液晶性的影响第120-129页
   (1) 侧链液晶基元的含量对大分子反应形成的侧链液晶聚酰亚胺液晶性的影响第120-123页
   (2) 侧链液晶基元的含量对单体路线合成的聚酰亚胺液晶性的影第123-127页
   (3) 液晶基元的含量对组合型液晶聚酰亚胺的液晶性的影响第127-129页
  4.2.6 热历史对侧链液晶聚酰亚胺取向度的影响第129-131页
  4.2.7 外力拉伸对聚酰亚胺液晶性能的影响第131-133页
  4.2.8 电场极化对侧链液晶聚酰亚胺液晶性能的影响第133-136页
 4.3小节第136-137页
 英文摘要第137-138页
第五章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研究第138-158页
 5.1 前言第138页
 5.2 实验部份第138-13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9-156页
  5.3.1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薄膜的力学性能第139-148页
   (1) 侧链液晶基元的含量对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9-144页
   (2) 主链刚性和侧链液晶基元分子长径比对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增强效应的影响第144-146页
   (3) 外力拉伸对聚酰亚胺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46-148页
  5.3.2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薄膜的溶解性第148-151页
  5.3.3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热性第151-154页
  5.3.4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薄膜的尺寸稳定性第154-156页
 5.4 小结第156-157页
 英文摘要第157-158页
主要结论第158-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附录第174-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羽毛球专家—新手在模拟比赛情景中的问题表征与运动思维特征
下一篇: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及铅球投掷技术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