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 第1-6页 |
| 1. 资产证券化涵义、运作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 第6-10页 |
| 1.1 资产证券化涵义 | 第6-7页 |
| 1.2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 第7-8页 |
| 1.3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 第8-10页 |
| 2.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0-30页 |
| 2.1 理论分析 | 第10-24页 |
| 2.1.1 适合证券化资产的特征 | 第10-12页 |
| 2.1.2 银行不良资产的条件分析 | 第12-14页 |
| 2.1.3 证券化资产的选择 | 第14-21页 |
| 2.1.4 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缺陷的弥补 | 第21-24页 |
| 2.2 技术支持 | 第24-26页 |
| 2.2.1 数理分析技术 | 第24-25页 |
| 2.2.2 制度缺陷补偿技术 | 第25-26页 |
| 2.2.3 组合技术 | 第26页 |
| 2.3 外部环境支持 | 第26-27页 |
| 2.4 实践支持 | 第27-30页 |
| 3.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思路 | 第30-37页 |
| 4.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和对策 | 第37-44页 |
| 4.1 观念问题 | 第37-38页 |
| 4.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价格确定 | 第38-40页 |
| 4.3 投资者的定位问题 | 第40-41页 |
| 4.4 政府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所担负的角色问题 | 第41页 |
| 4.5 银行对不良资产的资产帐务处理和证券化的成本负担 | 第41-42页 |
| 4.6 实现不良资证券化的宏观配套条件问题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