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姿态确定与控制研究及地面试验相对测量系统设计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姿态确定技术 | 第15-18页 |
·姿态控制技术 | 第18-20页 |
·逼近段相对测量技术 | 第2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在轨服务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22-33页 |
·需用坐标系和航天器系统描述 | 第22-25页 |
·需用坐标系 | 第22页 |
·坐标系转换 | 第22-24页 |
·航天器系统描述 | 第24-25页 |
·挠性多体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25-31页 |
·伪坐标拉格朗日建模原理 | 第25-26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6-30页 |
·航天器动力学模型简化与分析 | 第30-31页 |
·空间环境力矩建模与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姿态确定系统研究 | 第33-49页 |
·组合平台姿态确定系统问题分析和工作原理 | 第33-35页 |
·组合平台姿态确定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组合平台姿态确定系统工作原理 | 第34-35页 |
·组合平台姿态运动模型及敏感器测量模型 | 第35-38页 |
·姿态运动模型 | 第35-36页 |
·姿态敏感器测量模型 | 第36-38页 |
·组合平台姿态估计模型及姿态确定步骤 | 第38-45页 |
·系统状态方程 | 第38-40页 |
·误差四元数状态方程改进 | 第40-42页 |
·姿态确定算法步骤 | 第42-45页 |
·仿真算例及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姿态控制系统研究 | 第49-76页 |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任务特点和控制方案分析 | 第49-50页 |
·任务特点分析 | 第49-50页 |
·控制方案分析 | 第50页 |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姿态动力学模型 | 第50-52页 |
·组合平台姿态动力学模型 | 第50-51页 |
·组合平台特征参数计算 | 第51-52页 |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分散协同控制方案 | 第52-55页 |
·分散协同控制方案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组合平台姿态控制执行机构配置方案 | 第53-54页 |
·组合平台姿态协同控制方案 | 第54-55页 |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协同控制指令分配方案 | 第55-58页 |
·协同模式与协同规律 | 第55-56页 |
·控制指令分配依据 | 第56-57页 |
·控制指令分配原则 | 第57-58页 |
·在轨服务组合平台姿态协同控制律 | 第58-64页 |
·反作用飞轮控制律 | 第58-59页 |
·磁卸载控制规律 | 第59-60页 |
·进动抑制控制规律 | 第60-64页 |
·仿真算例与结果分析 | 第64-75页 |
·控制律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64-70页 |
·集中控制方案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70-72页 |
·协同控制方案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72-74页 |
·集中控制和协同控制方案比较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在轨服务地面演示试验相对测量系统研究 | 第76-93页 |
·在轨服务地面演示测量方案 | 第76-77页 |
·“惯性/视觉”组合导航算法 | 第77-84页 |
·试验模型 | 第78-79页 |
·“MIMU/视觉”组合导航算法 | 第79-84页 |
·在轨服务地面演示验证系统平台概述 | 第84-87页 |
·试验与分析 | 第87-92页 |
·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87-90页 |
·实测试验与分析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束语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