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经诗》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解读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四、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布洛陀经诗》中的壮族民间信仰 | 第13-32页 |
一、自然物崇拜 | 第13-20页 |
(一) 雷与雷神崇拜 | 第13-15页 |
(二) 火与火神崇拜 | 第15-18页 |
(三) 石与石神崇拜 | 第18-20页 |
二、动植物崇拜 | 第20-26页 |
(一) 动物崇拜 | 第20-23页 |
(二) 植物崇拜 | 第23-26页 |
三、人神和行业神崇拜 | 第26-29页 |
(一) 祖先崇拜 | 第26-27页 |
(二) 行业神崇拜 | 第27-29页 |
四、信仰媒介及表现方式 | 第29-32页 |
(一) 信仰媒介 | 第29-30页 |
(二) 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布洛陀经诗》中的壮族民间信仰解析 | 第32-36页 |
一、信仰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一) 原始性和零散性 | 第32页 |
(二) 功利性和开放性 | 第32-33页 |
(三) 巫文化色彩浓厚 | 第33-34页 |
二、信仰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一) 思想意识根源 | 第34页 |
(二) 心灵安慰的需要 | 第34-35页 |
(三) 信仰传统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布洛陀经诗》中壮族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 第36-51页 |
一、族群认同功能 | 第36-37页 |
二、哲学认识功能 | 第37-40页 |
三、伦理道德规范功能 | 第40-42页 |
(一) 家庭内部伦理的规范 | 第40-41页 |
(二) 社会伦理的规范 | 第41-42页 |
四、教育和知识传播功能 | 第42-47页 |
(一) 教育功能 | 第42-43页 |
(二) 知识传播功能 | 第43-47页 |
五、民间艺术的催生功能 | 第47-51页 |
(一) 信仰与审美意识 | 第47-48页 |
(二) 信仰与壮族民间艺术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